PC梁孔道灌浆及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灌浆存在的病害问题 | 第11-13页 |
1.3 孔道灌浆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检测评定方法概况 | 第14-16页 |
1.5 冲击回波法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6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后张孔道灌浆及注浆体流动的数值模拟 | 第19-36页 |
2.1 灌浆前期准备工作 | 第19-20页 |
2.2 灌浆材料试验性能研究 | 第20-24页 |
2.2.1 原材料选择 | 第20-21页 |
2.2.2 主要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2.3 灌浆设备及工艺 | 第24-27页 |
2.3.1 设备 | 第24页 |
2.3.2 工艺 | 第24-27页 |
2.4 注浆体流动性数值模拟分析 | 第27-35页 |
2.4.1 浆体流动性的理论分析 | 第27-30页 |
2.4.2 浆体流动的有限元仿真模拟 | 第30-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冲击回波法的理论基础及方法研究 | 第36-51页 |
3.1 波传播理论研究 | 第36-41页 |
3.1.1 基本类型特征 | 第36页 |
3.1.2 一维波动方程 | 第36-37页 |
3.1.3 波阻抗的含义 | 第37-38页 |
3.1.4 连续体中三维波动方程 | 第38-40页 |
3.1.5 波在不同界面上的反射与绕射 | 第40-41页 |
3.2 冲击回波法的相关原理及方法 | 第41-50页 |
3.2.1 应力波激发与传播 | 第41-43页 |
3.2.2 波信号接收 | 第43-44页 |
3.2.3 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44页 |
3.2.4 频率信号分析原理 | 第44-47页 |
3.2.5 最小可测缺陷 | 第47-48页 |
3.2.6 特征信号分析 | 第48-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的仿真模拟分析 | 第51-64页 |
4.1 有限元软件ABAQUS | 第51-52页 |
4.1.1 软件简介及模块分析 | 第51页 |
4.1.2 相关假设及参数设置 | 第51-52页 |
4.2 有限元建模 | 第52-53页 |
4.2.1 荷载及边界条件 | 第52页 |
4.2.2 参数设置 | 第52-53页 |
4.2.3 傅里叶变换处理 | 第53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53-63页 |
4.3.1 1 | 第54-56页 |
4.3.2 2 | 第56-57页 |
4.3.3 3 | 第57-58页 |
4.3.4 4 | 第58-59页 |
4.3.5 5 | 第59-61页 |
4.3.6 6 | 第61-62页 |
4.3.7 7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冲击回波法的试验及应用 | 第64-80页 |
5.1 冲击回波法测试 | 第64-65页 |
5.2 定性与定位方法研究 | 第65-70页 |
5.2.1 定性检测法 | 第65-68页 |
5.2.2 定位检测法 | 第68-70页 |
5.3 室内模型试验 | 第70-74页 |
5.3.1 试验设计 | 第70-71页 |
5.3.2 数据采集 | 第71-72页 |
5.3.3 处理与分析 | 第72-74页 |
5.3.4 试验结论 | 第74页 |
5.4 PC梁孔道灌浆检测实例 | 第74-79页 |
5.4.1 孔道灌浆现场检测 | 第75-76页 |
5.4.2 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80-8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实践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