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悬索桥发展概述 | 第9-11页 |
1.2 悬索桥线形计算理论的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1.3 悬索桥主缆弹性模量非线性概述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悬索桥结构计算理论及缆索线形推导 | 第16-33页 |
2.1 悬索桥计算理论的发展 | 第16-19页 |
2.1.1 兰金理论 | 第16-17页 |
2.1.2 弹性理论 | 第17-18页 |
2.1.3 挠度理论 | 第18-19页 |
2.1.4 有限元理论 | 第19页 |
2.2 主缆线形解析计算理论 | 第19-22页 |
2.3 缆索线形计算的抛物线解析理论 | 第22-27页 |
2.3.1 缆索线形计算公式推导 | 第22-23页 |
2.3.2 缆索索力计算 | 第23-25页 |
2.3.3 缆索索长计算 | 第25-27页 |
2.4 缆索线形计算的悬链线解析理论 | 第27-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悬索桥主缆的解析计算 | 第33-54页 |
3.1 成桥状态线形计算 | 第33-48页 |
3.1.1 分段悬链线法推导初始成桥线形 | 第33-41页 |
3.1.2 成桥状态精确线形的迭代计算 | 第41-43页 |
3.1.3 主缆的无应力长度计算 | 第43-46页 |
3.1.4 对主缆无应力长度的修正 | 第46-48页 |
3.2 空缆状态线形计算 | 第48-53页 |
3.2.1 索鞍预偏量与空缆线形计算 | 第49-51页 |
3.2.2 空缆状态下的索夹位置计算 | 第51-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考虑主缆材料非线性变化的解析计算 | 第54-71页 |
4.1 考虑主缆横截面面积的变化 | 第54-58页 |
4.2 考虑主缆弹性模量的变化 | 第58-69页 |
4.2.1 悬索桥主缆材料的选择 | 第58-59页 |
4.2.2 钢丝绳弹性模量的确定 | 第59-62页 |
4.2.3 考虑钢丝绳弹性模量变化后的解析计算 | 第62-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程序设计与工程实例计算 | 第71-100页 |
5.1 程序语言介绍 | 第71-72页 |
5.2 程序设计 | 第72-80页 |
5.2.1 程序界面设计 | 第72-74页 |
5.2.2 通项设置参数说明 | 第74-76页 |
5.2.3 各段跨径、高差设置参数说明 | 第76-77页 |
5.2.4 各跨吊杆设置参数说明 | 第77-79页 |
5.2.5 程序计算结果说明 | 第79页 |
5.2.6 程序计算流程简介 | 第79-80页 |
5.3 程序实例验证 | 第80-87页 |
5.3.1 工程概况 | 第80页 |
5.3.2 程序验证 | 第80-87页 |
5.3.2.1 与同类软件进行验证 | 第80-84页 |
5.3.2.2 与有限元软件进行验证 | 第84-87页 |
5.4 利用自编程序进行考虑主缆弹性模量非线性变化的计算 | 第87-98页 |
5.4.1 理论分析与算法优化 | 第87-88页 |
5.4.2 考虑主缆弹性模量非线性变化的工程实例计算与分析 | 第88-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