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3-19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0.2 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0.2.1 多环芳烃(PAHs) | 第13-15页 |
0.2.2 DOM | 第15-16页 |
0.2.3 DOM对HOCs环境行为的影响 | 第16-17页 |
0.2.4 冻融作用 | 第17-18页 |
0.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0.3.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1.3 冻融实验设计 | 第20页 |
1.4 样品测定方法 | 第20-25页 |
1.4.1 DOC的测定 | 第20-21页 |
1.4.2 红外光谱的测定 | 第21页 |
1.4.3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 | 第21-22页 |
1.4.4 三维荧光光谱 | 第22-23页 |
1.4.5 荧光猝灭法测定DOM与菲的结合常数 | 第23-25页 |
1.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二章 DOM原样的光学特性分析 | 第26-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1 样品采集 | 第26页 |
2.1.2 DOM溶液的制备 | 第26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2.2.1 DOC的测定 | 第27页 |
2.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2.2.3 紫外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2.2.4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28-30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不同冻融条件对DOC的影响 | 第31-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不同冻融条件对紫外-可见光光谱的影响 | 第34-3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36-38页 |
第五章 不同冻融条件对三维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38-4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8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5.3.1 荧光光谱的变化 | 第38-41页 |
5.3.2 荧光响应百分比的变化 | 第41-43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43-44页 |
第六章 不同冻融条件对K值的影响 | 第44-54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6.3.1 不同冻融条件下K值的变化情况 | 第44-48页 |
6.3.2 不同冻融处理条件下K值及各光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7页 |
7.1 结论 | 第54-56页 |
7.1.1 DOM原样的光学特性分析 | 第54页 |
7.1.2 不同冻融作用条件对DOC的影响 | 第54页 |
7.1.3 不同冻融作用条件对紫外-可见光光谱的影响 | 第54-55页 |
7.1.4 不同冻融作用条件对三维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55页 |
7.1.5 不同冻融作用条件对K值的影响 | 第55-56页 |
7.2 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