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及理论框架 | 第14-28页 |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 一、高等职业教育 | 第14页 |
|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 第14-15页 |
| 三、边境民族地区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相关研究 | 第16-24页 |
| 一、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 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内容的研究 | 第17-20页 |
| (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及背景 | 第17-18页 |
| (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原则 | 第18页 |
| (三)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构成要素 | 第18-20页 |
| 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对策研究 | 第20-23页 |
| 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 | 第23-24页 |
| 第三节 理论框架 | 第24-27页 |
| 一、战略层面的国际化 | 第25页 |
| 二、人员的国际化 | 第25-26页 |
| 三、教学活动的国际化 | 第26页 |
| 四、办学条件的国际化 | 第26-27页 |
| 五、合作项目及成果转换的国际化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整体概况 | 第28-40页 |
| 第一节 云南区位优势分析 | 第28-35页 |
| 一、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区位优势 | 第28-29页 |
| 二、云南与周边三国往来已久,建起深厚友谊 | 第29-33页 |
| 三、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发展教育国际化的优势 | 第33-35页 |
| 第二节 云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情况 | 第35-40页 |
| 一、我国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情况 | 第35-36页 |
| 二、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情况 | 第36-37页 |
| 三、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个案分析 | 第40-52页 |
| 第一节 个案选取的依据 | 第40-42页 |
| 第二节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 第42-44页 |
| 第三节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发展概况 | 第44-52页 |
| 一、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情况 | 第44-50页 |
| (一)战略层面的国际化 | 第44-46页 |
| (二)人员的国际化 | 第46页 |
| (三)教学活动的国际化 | 第46-48页 |
| (四)办学条件的国际化 | 第48页 |
| (五)合作项目及成果转换的国际化 | 第48-50页 |
| 二、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50-52页 |
| (一)战略层面国际化有待提升 | 第50页 |
| (二)缺乏国际化政策环境 | 第50-51页 |
| (三)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 第51页 |
| (四)教育国际化范畴窄、内容单一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 | 第52-57页 |
| 第一节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原则 | 第52-53页 |
| 一、坚持边境民族特色原则 | 第52页 |
| 二、坚持职业教育实践性特色原则 | 第52-53页 |
| 三、坚持人文关怀原则 | 第53页 |
| 第二节 云南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 | 第53-57页 |
| 一、加强战略规划、建立云南职业教育联盟 | 第53-54页 |
| 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认证体系 | 第54-55页 |
| 三、加强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 | 第55-56页 |
| 四、拓宽教育国际化范畴 | 第56-57页 |
| 结语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件 | 第63-67页 |
| 附件1 西双版纳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校长访谈提纲 | 第63-64页 |
| 附件2 西双版纳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管理层、教师访谈提纲 | 第64-65页 |
| 附件3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合作交流情况表 | 第65-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