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空气动力学论文--飞机空气动力学论文--气动弹性论文

几何大变形非线性气动弹性数值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几何大变形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研究进展第13-23页
        1.2.1 非线性气动弹性现象及机理第13-16页
        1.2.2 几何大变形非线性气动弹性建模方法第16-23页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3-25页
        1.3.1 结构几何非线性建模第23-24页
        1.3.2 非定常气动力建模第24页
        1.3.3 耦合算法第24-25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2章 结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建模方法第26-44页
    2.1 变分原理第26-31页
        2.1.1 最小势能原理第26-28页
        2.1.2 最小余能原理第28-30页
        2.1.3 Hu-Washizu变分原理第30-31页
    2.2 非线性有限元求解方法第31-36页
        2.2.1 Newton法第32-34页
        2.2.2 增量方法第34-36页
    2.3 实体壳单元第36-40页
    2.4 多变量有限元方法算例验证第40-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3章 几何大变形引起的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方法第44-74页
    3.1 非定常涡格法第44-46页
    3.2 不可压缩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第46-53页
        3.2.1 不可压缩CFD方法空间离散格式第48-49页
        3.2.2 不可压缩CFD方法时间离散格式第49-51页
        3.2.3 初始条件第51页
        3.2.4 边界条件第51-53页
    3.3 可压缩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第53-58页
        3.3.1 可压缩CFD方法空间离散格式第54-57页
        3.3.2 可压缩CFD方法时间离散格式第57页
        3.3.3 定解条件第57-58页
    3.4 湍流模型第58-63页
        3.4.1 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第58-59页
        3.4.2 k-ω sst湍流模型第59-60页
        3.4.3 湍流模型方程数值求解方法第60-61页
        3.4.4 湍流模型求解的边界条件第61-62页
        3.4.5 壁面距离计算方法第62-63页
    3.5 非定常气动力求解方法验证第63-72页
        3.5.1 非定常涡格法验证第63-64页
        3.5.2 不可压缩CFD方法验证第64-71页
        3.5.3 可压缩CFD方法验证第71-72页
    3.6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非线性气动弹性耦合建模方法第74-102页
    4.1 结构/流体求解器耦合策略第74-76页
        4.1.1 全耦合算法第74页
        4.1.2 强耦合算法第74-75页
        4.1.3 松耦合算法第75页
        4.1.4 改进的松耦合算法第75-76页
    4.2 气动力插值方法第76-77页
    4.3 动网格方法第77-82页
        4.3.1 无限插值法第78-79页
        4.3.2 径向基函数插值法第79-81页
        4.3.3 TFI和RBF动网格插值结果比较第81-82页
    4.4 非线性气动弹性模型及验证第82-99页
        4.4.1 基于非定常涡格法的气动弹性模型验证第82-86页
        4.4.2 基于不可压缩CFD方法的气动弹性模型验证第86-90页
        4.4.3 基于可压缩CFD方法的气动弹性模型验证第90-99页
    4.5 本章小结第99-102页
第5章 悬臂板非线性气动弹性特性数值仿真第102-124页
    5.1 悬臂板后颤振响应分析第102-115页
        5.1.1 基于势流理论方法的数值仿真第102-112页
        5.1.2 基于计算流力学方法的数值仿真第112-115页
    5.2 悬臂板大迎角非线性气动弹性特性分析第115-122页
        5.2.1 1 °初始迎角计算结果第116-119页
        5.2.2 5 °初始迎角计算结果第119-122页
    5.3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24-128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124-125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25-126页
    6.3 工作展望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翼跨音速非线性颤振研究
下一篇:环月遥操作交会对接变时延共享控制与操纵品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