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温室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智能温室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8页 |
第2章 智能温室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 第18-25页 |
2.1 系统概况及环境特点 | 第18-19页 |
2.2 主要控制参数 | 第19-20页 |
2.2.1 温度 | 第19页 |
2.2.2 湿度 | 第19页 |
2.2.3 光照强度 | 第19页 |
2.2.4 CO_2浓度 | 第19-20页 |
2.2.5 土壤环境 | 第20页 |
2.3 系统应用技术 | 第20-24页 |
2.3.1 PLC技术 | 第20-22页 |
2.3.2 组态王 | 第22-24页 |
2.4 总体设计方案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25-35页 |
3.1 温室系统监测目标分析 | 第25-26页 |
3.2 主要检测传感器选型 | 第26-33页 |
3.2.1 温湿度传感器 | 第26-27页 |
3.2.2 光照传感器 | 第27-28页 |
3.2.3 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 第28-30页 |
3.2.4 土壤水分传感器 | 第30-32页 |
3.2.5 土壤温度传感器 | 第32-33页 |
3.3 传感器工作结构 | 第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35-59页 |
4.1 控制方案的执行机构分析 | 第35页 |
4.2 智能温室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35-37页 |
4.3 温室系统执行机构电路设计 | 第37-39页 |
4.4 PLC硬件选型及I/O点分配 | 第39-42页 |
4.5 PLC编程环境及硬件组态 | 第42-50页 |
4.5.1 PLC机型选择 | 第42-43页 |
4.5.2 S7-1200PLC编程环境 | 第43-44页 |
4.5.3 PLC的硬件组态 | 第44-50页 |
4.6 PLC软件设计 | 第50-55页 |
4.6.1 主程序的基本结构 | 第50-52页 |
4.6.2 主程序 | 第52-55页 |
4.6.3 自动运行程序 | 第55页 |
4.7 上位机的功能界面设计 | 第55-59页 |
4.7.1 上位机功能要求 | 第55页 |
4.7.2 组态王与下位机的通信 | 第55页 |
4.7.3 监控系统的画面设计 | 第55-59页 |
第5章 温室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59-69页 |
5.1 温室系统解耦控制现状 | 第59页 |
5.2 PID神经元网络原理 | 第59-64页 |
5.2.1 PID神经网络 | 第59页 |
5.2.2 多变量PID神经元网络的结构 | 第59-60页 |
5.2.3 多变量PID神经元网络算法分析 | 第60-63页 |
5.2.4 温室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5.3 基于PSO优化PIDNN的实现过程 | 第64-66页 |
5.4 温室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66页 |
5.5 基于PSO优化的PIDNN温室系统解耦分析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导师简介 | 第75页 |
企业导师简介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