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迎宾大道沿路景观带的生态化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缺陷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的对象 | 第17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8-2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2章 景观生态化基础理论与迎宾大道基本概况 | 第20-3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2.1.1 景观生态学 | 第20-22页 |
2.1.2 道路生态学 | 第22-23页 |
2.1.3 道路景观生态学 | 第23页 |
2.1.4 沿路景观带 | 第23-24页 |
2.2 景观生态化设计基础理论 | 第24-35页 |
2.2.1 景观规划理论 | 第24-25页 |
2.2.2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 第25-32页 |
2.2.3 恢复生态学 | 第32-34页 |
2.2.4 道路影响域 | 第34-35页 |
2.3 迎宾大道沿路景观带区位概况 | 第35-36页 |
2.3.1 地理区位 | 第35-36页 |
2.3.2 土壤植被 | 第36页 |
2.3.3 气候概况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迎宾大道沿路景观带景观整体设计 | 第37-59页 |
3.1 现状分析 | 第37-40页 |
3.1.1 鹤大公路现状分析 | 第37-38页 |
3.1.2 迎宾大道西侧现状分析 | 第38-40页 |
3.1.3 迎宾大道东侧现状分析 | 第40页 |
3.2 现状格局的影响及问题 | 第40-45页 |
3.2.1 基质破碎并转化 | 第40-41页 |
3.2.2 破坏景观连接 | 第41-42页 |
3.2.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42-45页 |
3.3 迎宾大道沿路景观带整体布局 | 第45-49页 |
3.3.1 整体布局 | 第45-46页 |
3.3.2 分段设计 | 第46-48页 |
3.3.3 设计布局原则 | 第48-49页 |
3.4 生态化建设研究 | 第49-57页 |
3.4.1 植入绿道游憩系统 | 第49-50页 |
3.4.2 构建生态化路段系统 | 第50-54页 |
3.4.3 路段空间的生境营造 | 第54-55页 |
3.4.4 生态化道路设计案例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迎宾大道沿路景观带典型路段景观设计 | 第59-68页 |
4.1 道路路段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 第59-61页 |
4.1.1 景观路段的位置 | 第59-60页 |
4.1.2 设计理念 | 第60页 |
4.1.3 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4.2 景观设计研究的典型路段 | 第61-67页 |
4.2.1 入口形象区 | 第61-63页 |
4.2.2 生态人居区 | 第63-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