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的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第14-22页
    2.1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2.1.1 课堂提问的含义第14页
        2.1.2 提问策略的含义第14页
        2.1.3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的含义第14-15页
        2.1.4 物理提问能力的含义第15页
    2.2 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2.2.1 发展心理学第15页
        2.2.2 建构主义理论第15-16页
        2.2.3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第16页
    2.3 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第16-17页
        2.3.1 启发性第16页
        2.3.2 科学性第16-17页
        2.3.3 针对性第17页
        2.3.4 面向全体性第17页
    2.4 课堂提问的功能第17-18页
        2.4.1 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第17页
        2.4.2 发展智力,启发思维第17-18页
        2.4.3 反馈评价,调控教学第18页
        2.4.4 提供参考机会,发展表达能力第18页
    2.5 课堂提问的分类第18-20页
    2.6 课堂提问的一般过程第20-22页
        2.6.1 发问第20-21页
        2.6.2 叫答第21页
        2.6.3 待答第21页
        2.6.4 理答第21-22页
第3章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2-29页
    3.1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第22-24页
        3.1.1 问卷设计第22-23页
        3.1.2 问卷的实施第23-24页
    3.2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第24-29页
        3.2.1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调查问卷(学生卷)”的数据统计第24-25页
        3.2.2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调查问卷(教师卷)”的数据统计第25-26页
        3.2.3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统计分析第26-29页
第4章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第29-39页
    4.1 问题设计的策略第29-35页
        4.1.1 发问点的选取第29-34页
        4.1.2 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坡度的设计第34-35页
    4.2 发问的策略第35-36页
        4.2.1 发问的言语行为第35-36页
        4.2.2 发问的非语言行为第36页
    4.3 待答的策略第36-37页
    4.4 叫答的策略第37页
    4.5 理答的策略第37-39页
第5章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和展望第39-41页
附录第41-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螯合剂对紫穗槐和栾树幼苗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影响
下一篇:DMT1、FPN1、GPx1及SOD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