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项目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Z-pin预植入机的运动方案构建及其结构设计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Z-pin预植入机的技术工艺与功能要求 | 第18-20页 |
2.3 Z-pin预植入机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 | 第20-25页 |
2.4 Z-pin预植入机运动方案的创新设计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Z-pin预植入机的组合凸轮机构设计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从动件运动规律 | 第28-31页 |
3.2.1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特征值 | 第28-29页 |
3.2.2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3.2.3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 | 第30-31页 |
3.3 Z-pin预植入机的切丝凸轮机构设计 | 第31-34页 |
3.4 Z-pin预植入机的插丝及夹丝凸轮结构设计 | 第34-36页 |
3.5 Z-pin预植入机的凸轮曲率半径、滚子尺寸及锁合弹簧刚度设计 | 第36-39页 |
3.5.1 凸轮理论轮廓曲率半径的计算 | 第36-37页 |
3.5.2 滚子尺寸计算 | 第37-38页 |
3.5.3 锁合弹簧刚度计算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Z-pin预植入机组合凸轮的动力学建模 | 第40-66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Z-pin预植入机组合凸轮机构的动力学建模 | 第40-50页 |
4.2.1 各构件的动力学模型 | 第40-44页 |
4.2.2 组合凸轮的动力学模型 | 第44-50页 |
4.3 最小余振目标条件下组合凸轮转速的优化 | 第50-55页 |
4.4 Z-pin预植入机组合凸轮机构的动力学仿真 | 第55-64页 |
4.4.1 组合凸轮柔性体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4.4.2 组合凸轮的模态分析 | 第57-58页 |
4.4.3 组合凸轮机构的刚柔耦合仿真分析 | 第58-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Z-pin预植入机的控制系统搭建与实验研究 | 第66-82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Z-pin预植入机控制系统搭建 | 第66-73页 |
5.2.1 人机界面设计 | 第68-71页 |
5.2.2 PLC设计 | 第71-73页 |
5.3 Z-pin预植入机的实验研究 | 第73-80页 |
5.3.1 实验设计 | 第73-75页 |
5.3.2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75-79页 |
5.3.3 最终植入效果 | 第79-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附录 | 第84-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00-10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