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与油气富集控制因素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1-13页
    1.4 完成工作量第13页
    1.5 主要成果第13-14页
    1.6 主要创新点第14-1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5-23页
    2.1 基本地质特征第15-21页
        2.1.1 研究区概况第15-16页
        2.1.2 构造特征第16-17页
        2.1.3 地层特征第17-19页
        2.1.4 沉积特征与砂体展布第19-21页
    2.2 开发特征第21-23页
        2.2.1 高产稳产型第22页
        2.2.2 二段式递减型第22-23页
第三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23-36页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23-26页
        3.1.1 储层碎屑颗粒成分特征第23-25页
        3.1.2 储层粘土矿物特征第25-26页
    3.2 储层孔隙特征第26-30页
        3.2.1 储层孔隙度与渗透性第26-27页
        3.2.2 孔喉类型及结构第27-29页
        3.2.3 渗流特征及润湿性第29-30页
    3.3 成岩作用第30-32页
        3.3.1 压实和压溶作用第30-31页
        3.3.2 胶结作用第31页
        3.3.3 溶蚀作用第31-32页
    3.4 储层岩石学特征对储集物性的影响第32-36页
        3.4.1 碎屑颗粒特征对储集物性的影响第32-33页
        3.4.2 粘土矿物特征对储集物性的影响第33-34页
        3.4.3 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第34-36页
第四章 储层裂缝特征第36-52页
    4.1 裂缝的成因类型与特征第36-39页
        4.1.1 构造裂缝第36-38页
        4.1.2 成岩裂缝第38-39页
    4.2 储层裂缝参数的定量描述第39-52页
        4.2.1 储层裂缝的产状第39-48页
        4.2.2 储层裂缝的规模与有效性第48-50页
        4.2.3 储层裂缝物性参数描述第50-52页
第五章 储层裂缝的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第52-59页
    5.1 储层裂缝的形成机理第52-55页
        5.1.1 储层裂缝的形成时间第52-54页
        5.1.2 储层裂缝的形成机理第54-55页
    5.2 影响储层裂缝发育的因素第55-59页
        5.2.1 断层伴生裂缝第55-56页
        5.2.2 非断层伴生裂缝的影响因素第56-58页
        5.2.3 沉积微相对裂缝发育的影响第58-59页
第六章 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第59-72页
    6.1 油气成藏条件及组合第59-61页
        6.1.1 生储盖配置条件第59页
        6.1.2 成藏组合及疏导体系第59-61页
    6.2 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第61-72页
        6.2.1 油气富集规律第61-62页
        6.2.2 烃源岩及砂体分布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第62-65页
        6.2.3 断裂系统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第65-72页
结论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热体制及岩石圈动力演化初探
下一篇:航空复合材料的组合凸轮式Z-pin预植入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