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导论第10-14页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 研究背景第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相关研究综述第11-13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 研究思路第13页
        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科学精神素养的含义及重要性第14-19页
    (一) 科学精神素养的内涵第14-15页
    (二) 科学精神素养的特点第15-17页
        1.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第15-16页
        2.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16-17页
    (三) 科学精神素养的重要性第17-19页
        1. 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第17页
        2. 有助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第17-18页
        3. 有助于形成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第18-19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制约因素第19-24页
    (一) 教师素质的状况第19页
    (二) 教学目标的定位第19-21页
        1. 把握科学精神素养精度第19-20页
        2. 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度第20页
        3. 与学生实际的贴合度第20-21页
    (三) 教学方法的选用第21-22页
    (四) 教学内容的处理第22-24页
        1. 教材正文挖掘深度第22页
        2. 教材辅助文重视程度第22-23页
        3. 教学素材延伸长度第23-24页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实施策略第24-37页
    (一) 准确把握科学精神素养的内涵第24-28页
        1. 科学精神素养体现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第24-25页
        2. 科学精神素养是对自然科学中科学精神的超越第25-26页
        3. 科学精神素养是对理性精神的完善第26-28页
    (二) 教学目标上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第28-29页
        1. 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第28页
        2. 找准科学精神素养与教学内容的衔接点第28-29页
    (三) 教学方法上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第29-33页
        1.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出发点第29-30页
        2. 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第30-32页
        3. 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第32-33页
    (四) 整合教学内容落实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养成第33-37页
        1.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第33-34页
        2. 基于教材的前提下二次开发教材第34-35页
        3. 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延伸教材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成果第39-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教学设计探究
下一篇: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