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理论分析法 | 第11页 |
(二)横向比较分析 | 第11-12页 |
(三)辩证分析法 | 第12页 |
四、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成员权概念及性质界定 | 第14-19页 |
一、成员权概念与特征 | 第14-15页 |
二、成员权的性质界定 | 第15-16页 |
(一)人法说 | 第15页 |
(二)物法说 | 第15-16页 |
(三)笔者的观点 | 第16页 |
三、成员权与社员权 | 第16-19页 |
(一)社员权 | 第16-18页 |
(二)社员权与成员权的关系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行使的比较法研究 | 第19-26页 |
一、成员权的形成与发展 | 第19-20页 |
二、国外(地区)成员权行使的立法与借鉴 | 第20-23页 |
(一)国外的立法状况 | 第20-22页 |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立法状况 | 第22页 |
(三)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相关立法的借鉴 | 第22-23页 |
三、国外(地区)管理机关的法律规定及借鉴 | 第23-26页 |
(一)国外管理机关的法律规定 | 第23-25页 |
(二)我国台湾地区管理机关的法律规定 | 第25页 |
(三)国外(地区)管理机关法律规定对我国的借鉴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行使的缺陷 | 第26-35页 |
一、成员权行使现行法律制度尚不健全 | 第26-28页 |
二、两种特殊人员成员权行使主体法律地位不合理 | 第28-30页 |
(一)承租人 | 第28-29页 |
(二)专用使用权人 | 第29-30页 |
三、业主大会的启动程序及表决机制不完善 | 第30-31页 |
四、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不明确 | 第31-34页 |
五、业主自治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行使的理论分析 | 第35-40页 |
一、成员权的行使基础——管理规约 | 第35-36页 |
(一)管理规约的概念 | 第35页 |
(二)管理规约的性质 | 第35页 |
(三)管理规约的效力 | 第35-36页 |
二、成员权的行使机构——管理团体 | 第36-37页 |
(一)业主大会 | 第36-37页 |
(二)业主委员会 | 第37页 |
三、成员权的行使原则 | 第37-38页 |
四、成员权的行使方式 | 第38-40页 |
(一)自主管理 | 第38-39页 |
(二)委托管理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成员权行使的完善 | 第40-44页 |
一、完善成员权行使的法律体系 | 第40页 |
二、明确承租人与专用使用权人成员权行使主体的法律地位 | 第40-41页 |
三、完善业主大会的召开及表决机制 | 第41-42页 |
四、明确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 | 第42-43页 |
五、健全业主自治监督机制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