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物权论文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4页
    第一节 研究范围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研究背景第11-12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12页
    第四节 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立法现状与理论争执第14-22页
    第一节 我国关于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立法现状第14-16页
    第二节 我国学界关于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理论争执第16-22页
        一 混合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第16-19页
        二 公示对抗主义模式第19-20页
        三 公示要件主义模式第20-22页
第二章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之选择第22-41页
    第一节 机动车所有权变动模式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一 物权变动模式是物权含义的动态展开第22-23页
        二 物权变动模式的客观表达——公示公信原则第23-24页
        三 物权变动模式的主观表达——善意取得制度第24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存在的两种物权变动模式对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影响第24-27页
        一 意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对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影响第24-26页
        二 公示要件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对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的影响第26-27页
    第三节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不应采公示要件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第27-33页
        一 债权形式主义理论本身存在弊端第27-29页
        二 单一登记生效主义之摒弃第29-31页
        三 单一交付生效主义之摒弃第31-33页
    第四节 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应采公示对抗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第33-41页
        一 采公示对抗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理论支撑第33-37页
        二 采公示对抗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实践优越性第37-41页
第三章 《物权法》第二十四条之法律适用第41-47页
    第一节 《物权法》第二十四条之法解释第41-44页
        一 公示方式第41页
        二 公示效力第41-42页
        三 不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范围第42-44页
    第二节 《物权法》第二十四条之实践分析第44-45页
    第三节 建立并完善机动车所有权登记制度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者保护加倍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建筑物区分所有之成员权行使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