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8-11页 |
1、关于经济公正的研究 | 第8-9页 |
2、关于社群主义经济公正思想的研究 | 第9-11页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二、社群主义经济公正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一)社群主义经济公正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3-15页 |
1、政治方面:国家职能的弱化 | 第13页 |
2、经济方面:贫富分化的加剧 | 第13-14页 |
3、文化方面:个人主义的泛滥 | 第14-15页 |
(二)社群主义经济公正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1、对德性伦理中经济思想的继承 | 第15-17页 |
2、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批判 | 第17-19页 |
三、社群主义经济公正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19-37页 |
(一)作为价值观的公正—经济目标公正 | 第19-21页 |
1、实现社群繁荣 | 第19-20页 |
2、寻求良善生活 | 第20-21页 |
(二)作为德性的公正—经济主体公正 | 第21-23页 |
1、遵循互利合作 | 第21-22页 |
2、维护共享理念 | 第22-23页 |
(三)作为活动的公正—经济运行的公正引导 | 第23-33页 |
1、社本公先的生产公正观 | 第23-26页 |
2、复合平等的分配公正观 | 第26-29页 |
3、诚信互利的交换公正观 | 第29-31页 |
4、自主适度的消费公正观 | 第31-33页 |
(四)作为手段的公正—经济公正的实现路径 | 第33-37页 |
1、强化制度公正 | 第34页 |
2、实施德性教育 | 第34-35页 |
3、在实践中加强德性修养 | 第35-37页 |
四、社群主义经济公正思想的评述和启示 | 第37-44页 |
(一)社群主义经济公正思想的评述 | 第37-40页 |
1、社群主义经济公正思想的合理性 | 第37-39页 |
2、社群主义经济公正思想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二)社群主义经济公正思想对构建我国市场经济公正的启示 | 第40-44页 |
1、复合平等理论,可以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 第40-41页 |
2、强化责任感与公共精神的培育,克服搭便车动机 | 第41-42页 |
3、正视“先富”与“后富”,最终实现共富共享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