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保险组织论文

偿二代监管体系下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2-13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3-14页
    1.2 偿付能力及监管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8页
        1.2.2 文献评述第18页
    1.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第18-19页
        1.3.1 研究的方法第18页
        1.3.2 研究的思路第18-19页
    1.4 论文的结构第19-20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第20-21页
第2章 偿付能力监管理论基础与偿二代技术框架第21-32页
    2.1 偿付能力监管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2.1.1 金融机构风险和资本的关系第21页
        2.1.2 部分风险的可计量性第21-22页
    2.2 偿二代制度特征第22-23页
    2.3 偿二代技术框架第23-25页
    2.4 偿二代第一支柱:定量监管第25-27页
    2.5 偿二代第二支柱:定性监管第27-28页
        2.5.1 风险综合评级(IRR)第27-28页
        2.5.2 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SARMRA)第28页
    2.6 偿二代第三支柱:市场约束第28-29页
    2.7 偿二代对寿险公司的影响第29-32页
        2.7.1 风险导向升级转型第29-30页
        2.7.2 冗余资本得到释放第30页
        2.7.3 引导有效资产配置第30-32页
第3章 我国寿险公司发展现状与分析第32-45页
    3.1 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状况第32-33页
    3.2 保险资金运用配置状况第33-35页
    3.3 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状况第35-40页
        3.3.1 寿险公司认可资产分析第35-37页
        3.3.2 寿险公司认可负债分析第37-38页
        3.3.3 人身险公司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状况第38-40页
    3.4 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第40-42页
        3.4.1 偿付能力充足率状况第40页
        3.4.2 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结构第40-42页
    3.5 人身险公司风险管理状况第42-45页
        3.5.1 风险综合评级情况第42页
        3.5.2 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评估情况第42-45页
第4章 偿二代下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45-54页
    4.1 资本金充足性因素第45页
    4.2 保险风险影响因素第45-47页
        4.2.1 规模保费第45-46页
        4.2.2 负债端结构第46页
        4.2.3 退保风险第46-47页
    4.3 市场风险影响因素第47-51页
        4.3.1 利率风险第47-49页
        4.3.2 权益价格风险第49-51页
    4.4 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第51-53页
        4.4.1 利差风险第51-52页
        4.4.2 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第52-53页
    4.5 风险管理能力因素第53-54页
第5章 偿二代下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54-61页
    5.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第54-57页
        5.1.1 被解释变量第54-55页
        5.1.2 解释变量第55-57页
    5.2 实证分析第57-61页
        5.2.1 模型的设定第57页
        5.2.2 相关性分析第57-58页
        5.2.3 Hausman检验第58页
        5.2.4 回归结果及分析第58-61页
第6章 确保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的建议与对策第61-66页
    6.1 基于实证分析的建议第61-62页
        6.1.1 资本注入是改善偿付能力最直接的办法第61页
        6.1.2 加强资产负债的双向互动防范利率风险第61页
        6.1.3 寿险业务负债端的属性结构应引起重视第61-62页
        6.1.4 建立以RAROC为核心的风险绩效评估体系第62页
    6.2 基于定性分析的对策第62-66页
        6.2.1 以偏导数为工具、风险相关性为依据,降低最低资本要求第62-64页
        6.2.2 精算、财务和风险管理部门需合作,为偿付能力保驾护航第64页
        6.2.3 应谨慎配置无法穿透的金融资产,资产配置实质重于形式第64-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征拆审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以湘潭经开区为例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同质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