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8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2.1.1 国外研究文献 | 第17-18页 |
2.1.2 国内研究文献 | 第18-21页 |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2.2 股权激励的含义 | 第22-25页 |
2.2.1 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22页 |
2.2.2 股权激励的构成要素 | 第22-23页 |
2.2.3 股权激励的方式 | 第23-25页 |
2.3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 第25-28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页 |
2.3.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5-26页 |
2.3.3 激励理论 | 第26-28页 |
3 美好集团股权激励应用 | 第28-40页 |
3.1 美好集团简介 | 第28页 |
3.2 美好集团第一次股权激励 | 第28-30页 |
3.2.1 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 | 第28-29页 |
3.2.2 以员工与股东利益联结为激励目的 | 第29页 |
3.2.3 集团主动终止股权激励 | 第29-30页 |
3.3 美好集团第二次股权激励 | 第30-31页 |
3.3.1 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 | 第30-31页 |
3.3.2 以员工与股东利益联结为激励目的 | 第31页 |
3.3.3 未达行权条件终止股权激励 | 第31页 |
3.4 美好集团第三次股权激励 | 第31-33页 |
3.4.1 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 | 第31-32页 |
3.4.2 以吸引关键人才激励目的 | 第32页 |
3.4.3 未达行权条件终止股权激励 | 第32-33页 |
3.5 美好集团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 | 第33-40页 |
3.5.1 财务数据分析 | 第33-38页 |
3.5.2 非财务数据分析 | 第38-40页 |
4 美好集团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52页 |
4.1 外部因素造成的股权激励失败 | 第40-43页 |
4.1.1 金融危机造成房地产业绩与股价的双重降低 | 第40-42页 |
4.1.2 行业调控政策造成房地产企业业绩释放受阻 | 第42-43页 |
4.2 内部因素造成的股权激励失败 | 第43-52页 |
4.2.1 企业经营战略硬伤导致行权失败 | 第44-46页 |
4.2.2 股权激励契约设计存在缺陷 | 第46-52页 |
5 美好集团股权激励完善对策 | 第52-56页 |
5.1 股权激励要适应宏观经济环境 | 第52-53页 |
5.1.1 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 | 第52页 |
5.1.2 与未来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 | 第52-53页 |
5.2 股权激励要适应行业调控政策 | 第53页 |
5.2.1 与当前行业调控政策相适应 | 第53页 |
5.2.2 与行业调控政策变更相适应 | 第53页 |
5.3 股权激励要适应企业经营策略 | 第53-54页 |
5.3.1 与前期经营策略相适应 | 第53页 |
5.3.2 与等待期内经营策略相适应 | 第53-54页 |
5.4 提高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的合理性 | 第54-56页 |
5.4.1 明确激励目的 | 第54页 |
5.4.2 合理分配激励对象 | 第54-55页 |
5.4.3 规避行权价格系统性风险 | 第55页 |
5.4.4 适当降低行权条件门槛 | 第55页 |
5.4.5 增大行权目标达成与个人努力关联性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