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辩论”策略促进学生深度交互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缘由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理由 | 第9-10页 |
1.1.3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16页 |
1.2.1 国内外辩论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 第11-12页 |
1.2.2 辩论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3 辩论与交互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国内外“互动”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6-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3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现状分析与基础支持 | 第19-26页 |
2.1 教学现状分析:浅交互及其问题分析 | 第19-23页 |
2.1.1 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2.1.2 预研究过程及问题 | 第20页 |
2.1.3 预研究的问题分析与结果 | 第20-23页 |
2.2 走向深度交互:“辩论”策略的引入 | 第23-24页 |
2.2.1 “辩论”策略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3 走向深度交互:“辩论”策略的技术支持 | 第24-26页 |
第3章 基于“辩论”策略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第26-45页 |
3.1 “辩论”策略引入的设计过程 | 第26-33页 |
3.1.1 辩论的结构 | 第26-28页 |
3.1.2 “辩论”策略的设计 | 第28-30页 |
3.1.3 学期计划 | 第30-31页 |
3.1.4 单元计划 | 第31-32页 |
3.1.5 课堂计划 | 第32-33页 |
3.2 “辩论”策略引入的三次迭代 | 第33-41页 |
3.2.1 辩论低门槛阶段的设计 | 第33-36页 |
3.2.2 “辩论”策略引入阶段的设计 | 第36-39页 |
3.2.3 辩论文化形成阶段的设计 | 第39-41页 |
3.3 教学实例 | 第41-45页 |
3.3.1 课堂转录 | 第41-42页 |
3.3.2 课堂教学过程 | 第42-45页 |
第4章 学生交互的效果分析 | 第45-65页 |
4.1 学生交互广度的分析 | 第45-50页 |
4.1.1 知识论坛数据分析 | 第45-48页 |
4.1.2 课堂辩论阶段学生参与课堂数据分析 | 第48-49页 |
4.1.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0页 |
4.2 学生交互深度的分析 | 第50-65页 |
4.2.1 明确分析样本和分析单元 | 第50页 |
4.2.2 制定互动深度编码表 | 第50-55页 |
4.2.3 内容编码与数据分析 | 第55-63页 |
4.2.4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 第65-6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5.2 研究不足与经验 | 第66-67页 |
5.3 后续研究 | 第67-68页 |
附录1: 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 第68-69页 |
附录2: 科学课堂中的学生制品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