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 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 第11-12页 |
1.2 微粒捕获与移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22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2 技术难点与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基于微流体的微粒捕获与移动方法 | 第24-31页 |
2.1 微粒显微操作要求 | 第24页 |
2.2 基于微流体的微粒捕获与移动方法 | 第24-26页 |
2.2.1 微粒的捕获 | 第24-25页 |
2.2.2 微粒的移动 | 第25-26页 |
2.3 捕获与移动的机理分析 | 第26-29页 |
2.4 微粒操作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微粒捕获与移动过程的受力分析 | 第31-44页 |
3.1 微流场的形成及其运动描述 | 第31-33页 |
3.2 微粒在微流场中的受力与定量描述 | 第33-42页 |
3.2.1 阻力分析 | 第34-37页 |
3.2.2 微粒加速度力分析 | 第37-39页 |
3.2.3 流体不均匀力分析 | 第39-42页 |
3.3 微粒运动模型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微粒捕获与移动过程的动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 | 第44-73页 |
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4-51页 |
4.1.1 关于计算流体力学(CFD) | 第44-45页 |
4.1.2 CFD软件对微流体流动的有效性研究 | 第45页 |
4.1.3 FLUENT软件及前后处理软件介绍 | 第45-46页 |
4.1.4 模型的选取 | 第46-48页 |
4.1.5 控制方程 | 第48-49页 |
4.1.6 边界条件 | 第49-51页 |
4.2 微流场性能仿真分析 | 第51-60页 |
4.2.1 流场生成 | 第51-52页 |
4.2.2 微管参数影响 | 第52-58页 |
4.2.3 流体参数影响 | 第58-60页 |
4.3 微粒捕获与移动过程的动态仿真 | 第60-64页 |
4.3.1 仿真参数的确定 | 第60页 |
4.3.2 微粒捕获的动态仿真 | 第60-61页 |
4.3.3 微粒移动的动态仿真 | 第61-64页 |
4.4 微粒捕获与移动操作性能分析 | 第64-72页 |
4.4.1 微管轴线不对中 | 第65-67页 |
4.4.2 两微管内径存在误差 | 第67-68页 |
4.4.3 微粒偏离流场中心 | 第68-70页 |
4.4.4 微粒大小不同 | 第70页 |
4.4.5 微粒形状不同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实验研究 | 第73-86页 |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73-76页 |
5.1.1 实验原理与装置 | 第73-75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5.2 流场生成实验 | 第76-78页 |
5.2.1 微管喷射速度对流场的影响 | 第76-77页 |
5.2.2 微管内径对流场的影响 | 第77页 |
5.2.3 微管端面距离对流场的影响 | 第77-78页 |
5.2.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8页 |
5.3 微粒捕获与移动实验 | 第78-83页 |
5.3.1 微粒捕获实验 | 第78-80页 |
5.3.2 微粒移动实验 | 第80-82页 |
5.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2-83页 |
5.4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 | 第83-8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6-89页 |
总结 | 第86-8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87页 |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件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