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选题背景 | 第8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1.产业园区 | 第15页 |
2.政府作用 | 第15页 |
3.产业园区中的政府作用 | 第15-16页 |
(二)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1.市场失灵理论 | 第16-17页 |
2.公共产品理论 | 第17页 |
3.政府失灵理论 | 第17-19页 |
二、汕尾产业园区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 第19-29页 |
(一) 汕尾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 第19-23页 |
1.全市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 第19-20页 |
2.全市产业园区建设现状 | 第20-23页 |
(二) 汕尾产业园区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的表现形式(角色设置) | 第23-24页 |
1.领航员:制定总体规划与政策标准 | 第23页 |
2.管理员:维持园内秩序与运作 | 第23-24页 |
3.服务员:提供配套服务 | 第24页 |
(三) 汕尾产业园区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 第24-29页 |
1.规划定位 | 第24-26页 |
2.招商引资 | 第26-27页 |
3.提供政务服务配套 | 第27页 |
4.提供土地、财政资金支持 | 第27-28页 |
5.提供基础配套设施 | 第28-29页 |
三、汕尾产业园区发展中政府作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 第29-38页 |
(一) 存在的不足 | 第29-34页 |
1.对汕尾产业园区定位与规划前瞻性不足 | 第29页 |
2.招商引资未对产业形成高效集聚 | 第29-30页 |
3.政府在金融财政、土地、交通等主要资源板块统筹不足 | 第30-31页 |
4.政务服务配套跟不上 | 第31-32页 |
5.产业园区基础服务设施配套滞后 | 第32-34页 |
6.人才不足 | 第34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1.汕尾市政府自身存在历史局限性 | 第34-35页 |
2.区位优势不足 | 第35页 |
3.政府“经济人”角色思维定势 | 第35-36页 |
4.政府智力投入不足 | 第36-38页 |
四、优化汕尾市产业园区发展中政府作用的路径分析 | 第38-44页 |
(一) 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强化政府顶层设计与综合协调的作用 | 第38-39页 |
1.广东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 第38-39页 |
2.环珠三角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 | 第39页 |
3.深莞惠经济圈新兴产业成长区 | 第39页 |
(二) 以制度重招商、推动融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 第39-40页 |
1.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 第39页 |
2.以制度促建设,积极搭建产业园区建设融资平台 | 第39-40页 |
(三) 破除“经济人”思维定势,创制放权,积极补充配套服务 | 第40-41页 |
1.落实创新政府管理体制 | 第41页 |
2.落实园区市(县) 经济管理权与审批权 | 第41页 |
3.要明确配套好园区的公共服务 | 第41页 |
(四) 科学强化产业园区重要资源的高效投放 | 第41-42页 |
(五) 加强人才培养与管理 | 第42-44页 |
1.构建产业人才体系 | 第42页 |
2.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 | 第42页 |
3.要抓好园区年度考核评价,建立各大园区年终考评体系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