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9页
    一、立题依据及价值第11-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第16-18页
    四、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难点和解决办法第18-19页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概述及其意义第19-37页
    第一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概念、特点及发展历程第19-24页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概念第19-21页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第21-22页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历程第22-24页
    第二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第24-31页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普遍形式第24-27页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殊形式第27-31页
    第三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第31-37页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第31-33页
        二、有利于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第33-35页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第35-37页
第二章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第37-49页
    第一节 志愿服务活动取得的成就第37页
    第二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调研结果第37-43页
        一、大学生志愿者的基本情况第37-38页
        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自愿性、周期性和服务时长第38-39页
        三、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信息的渠道第39页
        四、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第39-40页
        五、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及专业优势第40-41页
        六、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制建设情况第41-42页
        七、阻碍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因素第42-43页
        八、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遇到的困难第43页
    第三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第43-45页
        一、志愿服务参与动机不单纯第43页
        二、志愿服务存在短期性和形式化第43页
        三、志愿服务活动专业性不强第43-44页
        四、志愿服务队伍缺乏稳定性第44页
        五、志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第44页
        六、志愿服务创新力度不够第44-45页
        七、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独立性第45页
    第四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5-49页
        一、未充分认知志愿服务精神第45页
        二、未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专业优势第45-46页
        三、未充分发挥党员和优秀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第46页
        四、未完善志愿服务的机制建设第46-47页
        五、未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第47页
        六、未充分发挥高校的组织领导作用和政府的保障协助作用第47页
        七、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失灵现象第47-49页
第三章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建设的对策第49-64页
    第一节 政府部门为志愿服务活动保驾护航第49-52页
        一、严格遵守志愿服务总则第49页
        二、大力鼓励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第49-51页
        三、为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平台,拓宽志愿服务领域第51页
        四、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法律约束第51-52页
        五、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法律和物质支持第52页
    第二节 高校组织为志愿服务活动搭基固本第52-54页
        一、将志愿服务内容融入课程化学习第52-53页
        二、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化和项目化第53-54页
    第三节 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运营科学化第54-60页
        一、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素质第54-55页
        二、明确大学生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第55-56页
        三、依法签订志愿服务协议第56页
        四、健全志愿服务活动各方面机制第56-60页
    第四节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作用第60-62页
        一、充分认识“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性第60-61页
        二、将志愿服务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第61-62页
    第五节 帮助构建“志愿之城”,学习优质志愿服务经验第62-64页
        一、积极投入到建设志愿之城的队伍中第62页
        二、学习优秀志愿服务模式和成功志愿服务经验第62-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第70-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探析
下一篇:中国传统生死观及其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