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9页 |
第1章 人的“自欺”性存在 | 第9-18页 |
1.1 自在的“物”与自为的“人” | 第9-12页 |
1.2 人的“自由”与“处境” | 第12-14页 |
1.3 “自欺”的呈现:“人为性”与“超越性”的非此即彼 | 第14-18页 |
第2章 词语的“自欺”性存在 | 第18-23页 |
2.1 “词”即是“物”:词语世界的封闭 | 第18-20页 |
2.2 “词”作为“工具”:词语的超越性 | 第20-21页 |
2.3 穿越词语的“屏障”:“物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 第21-23页 |
第3章 文学是一种“介入”的“形式” | 第23-28页 |
3.1 “介入”的本质:揭露世界 | 第23-25页 |
3.2 “形式”的意义:文学的边界 | 第25-26页 |
3.3 作家无法回避的“责任”意识 | 第26-28页 |
第4章 作家与读者的“豪情契约” | 第28-34页 |
4.1 写作的自由:为万物“立法” | 第28-30页 |
4.2 阅读的自由:引导下的“创造” | 第30-31页 |
4.3 慷慨的“契约”:“为他”的艺术 | 第31-34页 |
第5章 作品中“人物”的“自由” | 第34-42页 |
5.1 对人物的“塑造” | 第34-38页 |
5.1.1 任人摆布的“物” | 第34-36页 |
5.1.2 独立选择的“人” | 第36-38页 |
5.2 被塑造的“人物”:通往自由之路 | 第38-42页 |
5.2.1 “自愿的牺牲品” | 第38-40页 |
5.2.2 “自由之路”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