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芝保肝及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索引表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肝脏疾病及酒精的危害 | 第12-15页 |
1.1.1 肝脏疾病现状 | 第12页 |
1.1.2 酒精与肝脏关系 | 第12-13页 |
1.1.3 乙型肝病 | 第13页 |
1.1.4 酒精与乙型肝病关系 | 第13-14页 |
1.1.5 肝炎的治疗 | 第14-15页 |
1.2 云芝 | 第15-17页 |
1.2.1 形态特征 | 第15页 |
1.2.2 云芝主要成分 | 第15-16页 |
1.2.3 云芝主要功能及活性 | 第16-17页 |
1.2.4 云芝子实体及菌丝体培育 | 第17页 |
1.3 立题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8-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1 建立模型方法及分组 | 第19-20页 |
2.2.2 样品制备方法 | 第20页 |
2.2.3 指标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2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2-26页 |
2.3.1 肝损伤评估结果 | 第22-23页 |
2.3.2 HBsAg检测结果 | 第23页 |
2.3.3 炎性因子检测结果 | 第23-25页 |
2.3.4 组织学实验结果 | 第25页 |
2.3.5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云芝保肝作用研究 | 第28-37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3.2.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3.2.3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3.2.4 培养基 | 第29-3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3.1 云芝菌丝体制备 | 第30页 |
3.3.2 实验给药方法及分组 | 第30-31页 |
3.3.3 样品制备方法 | 第31页 |
3.3.4 指标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3.3.5 统计学方法 | 第3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2-35页 |
3.4.1 肝损伤评估结果 | 第32页 |
3.4.2 炎性因子检测结果 | 第32-34页 |
3.4.3 一氧化氮和活性氧族含量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3.4.4 流式细胞术结果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云芝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 第37-47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37-39页 |
4.2.1 实验动物 | 第37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4.2.4 培养基 | 第38-3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4.3.1 云芝菌丝体制备 | 第39页 |
4.3.2 实验给药方法及分组 | 第39-40页 |
4.3.3 样品制备 | 第40页 |
4.3.4 指标检测方法 | 第40-41页 |
4.3.5 统计学方法 | 第41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1-45页 |
4.4.1 肝损伤评估结果 | 第41-42页 |
4.4.2 HBsAg检测结果 | 第42页 |
4.4.3 炎性因子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4.4.4 一氧化氮和活性氧族含量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4.4.5 流式细胞术结果 | 第44-45页 |
4.4.6 免疫组化结果 | 第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