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植物学特征 | 第13-14页 |
1.2 化学成分 | 第14-19页 |
1.2.1 二萜类 | 第14-17页 |
1.2.2 香豆素类 | 第17-18页 |
1.2.3 甾醇类 | 第18页 |
1.2.4 脂肪酸 | 第18页 |
1.2.5 其他类化合物 | 第18-19页 |
1.3 含量测定 | 第19-20页 |
1.4 药理作用 | 第20-22页 |
1.4.1 祛斑美白作用 | 第20页 |
1.4.2 抗肿瘤作用 | 第20-21页 |
1.4.3 抗肿瘤多药耐药作用 | 第21页 |
1.4.4 致泻作用 | 第21页 |
1.4.5 毒副作用 | 第21-22页 |
1.5 临床应用 | 第22页 |
1.6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研究 | 第24-45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2.1.2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 第25-27页 |
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7-43页 |
2.2.1 化合物Ⅰ的结构解析 | 第27-29页 |
2.2.2 化合物Ⅱ的结构解析 | 第29-31页 |
2.2.3 化合物Ⅲ的结构解析 | 第31-33页 |
2.2.4 化合物Ⅳ的结构解析 | 第33-35页 |
2.2.5 化合物Ⅴ的结构解析 | 第35-37页 |
2.2.6 化合物Ⅵ的结构解析 | 第37-39页 |
2.2.7 化合物Ⅶ的结构解析 | 第39-41页 |
2.2.8 化合物Ⅷ的结构解析 | 第41-43页 |
2.3 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45-63页 |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5-46页 |
3.2 色谱条件 | 第46-47页 |
3.2.1 UV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46页 |
3.2.2 流动相的选择 | 第46-47页 |
3.3 千金子药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提取条件考察 | 第47-50页 |
3.3.1 提取溶剂考察 | 第48页 |
3.3.2 提取方法考察 | 第48-49页 |
3.3.3 液料比考察 | 第49-50页 |
3.3.4 提取次数考察 | 第50页 |
3.3.5 提取条件的确立 | 第50页 |
3.4 千金子药材中二萜醇酯类成分的方法学考察 | 第50-60页 |
3.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0页 |
3.4.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 第50页 |
3.4.3 线性关系 | 第50-52页 |
3.4.4 精密度 | 第52-53页 |
3.4.5 重复性 | 第53-55页 |
3.4.6 稳定性 | 第55-56页 |
3.4.7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56-60页 |
3.4.8 检出限和定量限 | 第60页 |
3.5 含量测定 | 第60-62页 |
3.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60-61页 |
3.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61页 |
3.5.3 样品的测定 | 第61-62页 |
3.6 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千金子二萜醇酯有效部位的制备与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第63-76页 |
4.1 二萜醇酯有效部位的制备条件考察 | 第63-66页 |
4.1.1 萃取剂考察 | 第63-65页 |
4.1.2 液料比考察 | 第65页 |
4.1.3 萃取次数考察 | 第65页 |
4.1.4 提取条件的确立 | 第65-66页 |
4.2 二萜醇酯有效部位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 第66-73页 |
4.2.1 二萜醇酯有效部位的制备 | 第66页 |
4.2.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 第66页 |
4.2.3 重复性 | 第66-68页 |
4.2.4 稳定性 | 第68-69页 |
4.2.5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69-73页 |
4.3 含量测定 | 第73-74页 |
4.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73页 |
4.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73页 |
4.3.3 样品的测定 | 第73-74页 |
4.4 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千金子二萜醇酯类物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 第76-79页 |
5.1 仪器与试剂 | 第76页 |
5.2 实验原理 | 第76-77页 |
5.3 样品溶液的配置 | 第77页 |
5.4 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8-79页 |
第6章 总结 | 第79-81页 |
6.1 千金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79页 |
6.2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 HPLC 含量测定方法 | 第79-80页 |
6.3 千金子中二萜醇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 | 第80页 |
6.4 二萜醇酯有效部位及二萜醇酯单体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图 | 第87-103页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