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欧的媒介化公共外交:政府议程与媒体议程的关系论证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3-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一. 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1. 从政府到媒体:媒介化公共外交 | 第15-18页 |
(1)公共外交 | 第15页 |
(2)媒体外交 | 第15-16页 |
(3)媒介化公共外交 | 第16-17页 |
(4)媒体外交的三个层次 | 第17-18页 |
2. 媒介化外交的检验:议程构建与议程设置 | 第18-19页 |
(1)议程设置 | 第18-19页 |
(2)议程构建 | 第1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1. 媒介外交与媒介化公共外交 | 第19-22页 |
2.“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学研究 | 第22-23页 |
二.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 第23-28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23-2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1.研究设计 | 第25-26页 |
2.分析方法 | 第26页 |
3.样本采集与编码 | 第26-28页 |
(1) 资料源 | 第26页 |
(2) 媒体 | 第26页 |
(3) 搜索设置 | 第26-27页 |
(4) 日期 | 第27页 |
(5) 样本 | 第27页 |
(6)类目构建 | 第27页 |
(7)编码员及其信度报告 | 第27-28页 |
三.中欧关系与“一带一路” | 第28-36页 |
(一)世界格局的转变与中欧关系 | 第28-29页 |
(二)欧洲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 | 第29-30页 |
(三)“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意义 | 第30-32页 |
(四)“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传播意义 | 第32-36页 |
1.“一带一路”倡议传播的背景 | 第32-33页 |
2.“一带一路“倡议对欧传播的必要性 | 第33-36页 |
四.“一带一路”倡议议程在欧洲的构建动态过程 | 第36-45页 |
(一)议程进入前的“局外人” | 第39-40页 |
(二)中欧官方接洽引领议程进入 | 第40-41页 |
(三)中欧互动频繁,智库推动议程扩散 | 第41-43页 |
(四)各方促进议程成熟,媒体讨论常规化但褒贬不一 | 第43-45页 |
五.“一带一路”倡议的政府与媒体议程 | 第45-63页 |
(一) 中国政府议程 | 第45-50页 |
1.政府外交 | 第45-47页 |
(1)首脑外交 | 第45-46页 |
(2)政府间外交 | 第46页 |
(3) 半官方外交 | 第46-47页 |
2.媒体外交 | 第47-50页 |
(1)独白式媒体外交 | 第47-48页 |
(2)对话式媒体外交 | 第48-49页 |
(3)合作式媒体外交 | 第49-50页 |
(二)中国媒体议程 | 第50-57页 |
1. 中国媒体报道强度 | 第50-52页 |
(1)报道量与日期 | 第50-51页 |
(2) 相关性 | 第51-52页 |
2. 中国媒体内容议程 | 第52-55页 |
(1)议题 | 第52-53页 |
(2)主要涉及国家与地区 | 第53-54页 |
(3) 主要涉及国际组织与合作 | 第54-55页 |
3. 中国媒体属性议程 | 第55-57页 |
(1)引语源 | 第55-56页 |
(2)立场与态度 | 第56-57页 |
(二) 欧洲媒体议程 | 第57-63页 |
1. 欧洲媒体报道强度 | 第57-59页 |
(1)报道量与日期 | 第57-58页 |
(2)相关性 | 第58-59页 |
2. 欧洲媒体内容议程 | 第59-61页 |
(1)议题 | 第59-60页 |
(2) 主要涉及国家与地区 | 第60页 |
(3) 主要涉及国际组织与合作 | 第60-61页 |
3. 欧洲媒体属性议程 | 第61-63页 |
(1)引语源 | 第61-62页 |
(2)立场与态度 | 第62-63页 |
六.中欧媒体议程差异:相关性检验 | 第63-71页 |
(一) 第一层检验-对象显著性 | 第63-68页 |
1.报道强度 | 第63-65页 |
2.议题 | 第65-66页 |
2.主要涉及国家与地区 | 第66-67页 |
3.主要涉及国际组织与合作 | 第67-68页 |
(二)第二层检验-属性显著性 | 第68-71页 |
1.引语源 | 第68-69页 |
2.立场与态度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注释 | 第82-83页 |
附件一、类目构建表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