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老人心理疏导的个案工作介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2章 研究与介入方法的综述 | 第11-17页 |
2.1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3 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第3章 接案和预估 | 第17-21页 |
3.1 接案 | 第17-18页 |
3.1.1 机构概述 | 第17页 |
3.1.2 案主目前情况 | 第17页 |
3.1.3 案主生活状况 | 第17-18页 |
3.2 预估 | 第18-20页 |
3.2.1 案主问题分析 | 第18-19页 |
3.2.2 方案预设 | 第19-20页 |
3.3 服务目标设定 | 第20-21页 |
3.3.1 总目标 | 第20页 |
3.3.2 分目标 | 第20-21页 |
第4章 个案工作的介入 | 第21-29页 |
4.1 专业关系的建立 | 第21-22页 |
4.2 重温爱的往事 | 第22-24页 |
4.3 亲情化解悲痛 | 第24-25页 |
4.4 生命影响生命 | 第25-26页 |
4.5 敞开心灵走出悲伤 | 第26-27页 |
4.6 延续美好生活 | 第27-29页 |
第5章 评估 | 第29-30页 |
5.1 过程评估 | 第29页 |
5.2 结果评估 | 第29-30页 |
5.2.1 前后测对比 | 第29页 |
5.2.2 案主自评 | 第29-30页 |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 第30-33页 |
6.1 总结 | 第30页 |
6.2 反思 | 第30-33页 |
6.2.1 同理心的重要性 | 第30-31页 |
6.2.2 非评判态度 | 第31页 |
6.2.3 处理好移情 | 第31页 |
6.2.4 对死亡的反思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