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场域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2.1 乡村小学 | 第10页 |
1.2.2 场域 | 第10-11页 |
1.2.3 初任教师 | 第11页 |
1.2.4 教师专业发展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3.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 | 第12-14页 |
1.3.2 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6页 |
1.3.3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 第16-17页 |
1.3.4 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第17-18页 |
1.3.5 本论文的研究空间 | 第18-19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19-22页 |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2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第22-27页 |
2.1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 第22-24页 |
2.1.1 场域——社会实践的空间 | 第22-23页 |
2.1.2 资本——社会实践的工具 | 第23-24页 |
2.1.3 惯习——社会实践的逻辑 | 第24页 |
2.2 布迪厄场域理论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 第24-25页 |
2.3 基于场域理论的分析框架 | 第25-27页 |
第3章 在场 | 第27-47页 |
3.1 村小场域的基本情况 | 第27-32页 |
3.2 在L教师—校长场域中 | 第32-33页 |
3.3 在L教师—同事场域中 | 第33-35页 |
3.4 在L教师—学生场域中 | 第35-42页 |
3.5 在L教师—家长场域中 | 第42-43页 |
3.6 在L教师—L’教师场域中 | 第43-47页 |
第4章 思场 | 第47-61页 |
4.1 场域 | 第47-52页 |
4.1.1 场域与村庄的融合度 | 第47-48页 |
4.1.2 场域内教师的认同度 | 第48页 |
4.1.3 场域内教师的流动率 | 第48-49页 |
4.1.4 场域内专业引领层次 | 第49-50页 |
4.1.5 场域内教师的自主权 | 第50-51页 |
4.1.6 场域内给予的支持度 | 第51-52页 |
4.2 资本 | 第52-57页 |
4.2.1 入场时的文化资本 | 第52-54页 |
4.2.2 可利用的社会资本 | 第54-55页 |
4.2.3 个人需投入的资本 | 第55-57页 |
4.3 惯习 | 第57-61页 |
4.3.1 集体惯习 | 第58-59页 |
4.3.2 个人惯习 | 第59-61页 |
第5章 返场 | 第61-67页 |
5.1 营造积极场域 | 第61-62页 |
5.2 增加各类资本 | 第62-64页 |
5.2.1 入场时资本量 | 第62-63页 |
5.2.2 社会资本积累 | 第63页 |
5.2.3 剩余时间资本 | 第63-64页 |
5.3 修正不良惯习 | 第64-67页 |
5.3.1 领导层 | 第64-65页 |
5.3.2 教师层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初任农村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