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管理论文--技术管理论文

某医疗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与效益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3 医疗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文献综述第15-18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路线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与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19页
        1.4.2 采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医疗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相关理论第21-37页
    2.1 医疗建筑概述第21-25页
        2.1.1 国内医疗建筑概况第21-23页
        2.1.2 医疗建设项目的共性特征第23-25页
    2.2 医疗建设项目主要管理模式第25-33页
        2.2.1 业主自建DBB模式第25-27页
        2.2.2 代建制PMC模式第27-28页
        2.2.3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第28-31页
        2.2.4 一体化管理团队IPMT模式第31-33页
    2.3 运筹学相关理论第33-35页
        2.3.1 图与网络分析概念第33页
        2.3.2 层次分析法理论第33-35页
        2.3.3 运输问题法模型第35页
    2.4 价值工程相关理论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Z医院迁建项目概况与管理机制概述第37-45页
    3.1 项目概况第37-40页
        3.1.1 项目目标第38-39页
        3.1.2 项目经济指标第39-40页
        3.1.3 项目投资第40页
    3.2 项目特征第40-41页
    3.3 项目难点第41-43页
    3.4 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及问题第43-44页
        3.4.1 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第43页
        3.4.2 本项目管理机制下的困难与挑战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Z医院迁建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45-58页
    4.1 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第45-46页
    4.2 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第46-47页
    4.3 基于SWOT分析模拟其他管理模式的假设第47-52页
    4.4 基于问卷调查法对SWOT模拟分析的验证第52-55页
        4.4.1 问卷调查内容及方法第52页
        4.4.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第52-55页
    4.5 优选模式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第55-57页
    4.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Z医院迁建项目目标管理与效益分析第58-100页
    5.1 目标管理综述第58页
    5.2 Z医院迁建项目进度管理第58-68页
        5.2.1 进度管理难点第58-64页
        5.2.2 赶工措施第64-65页
        5.2.3 优选模式下的进度改善措施第65-66页
        5.2.4 优选模式下的工期节约效果第66-68页
    5.3 Z医院迁建项目成本管理第68-79页
        5.3.1 成本管理问题第68-71页
        5.3.2 优选模式下成本控制措施第71-72页
        5.3.3 层次分析法等理论在优选模式中的应用第72-77页
        5.3.4 优选模式下的成本控制效果第77-79页
    5.4 Z医院迁建项目质量管理第79-88页
        5.4.1 设计质量管理问题第79-82页
        5.4.2 优选模式下的质量管理措施第82-83页
        5.4.3 基于价值工程的优选模式下设计质量管理第83-85页
        5.4.4 基于BIM的优选模式下管线综合质量管理第85-88页
    5.5 Z医院迁建项目安全文明管理第88-89页
    5.6 Z医院迁建项目目标完成情况及效益分析第89-98页
        5.6.1 综合管理效益及优选模式评价对比第89-95页
        5.6.2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效益分析第95-96页
        5.6.3 进度目标完成情况及效益分析第96页
        5.6.4 成本目标完成情况及效益分析第96-98页
    5.7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结论第100-101页
    不足与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附件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生产”主导下城市更新中的地方建构研究--以深圳湖贝村为例
下一篇:PC钢棒连接下的预制综合管廊的接头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