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理论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理论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国建筑业与三次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 第17-36页 |
2.1 投入产出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2.1.1 投入产出表 | 第17-18页 |
2.1.2 投入产出模型 | 第18页 |
2.1.3 投入产出分析指标 | 第18-23页 |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3-25页 |
2.2.1 投入产出表处理原则 | 第23页 |
2.2.2 投入产出表处理结果 | 第23-25页 |
2.3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程度分析 | 第25-30页 |
2.3.1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的前向关联度 | 第25-28页 |
2.3.2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的后向关联度 | 第28-30页 |
2.4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的使用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2.4.1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的中间需求率 | 第30-31页 |
2.4.2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的中间投入率 | 第31-32页 |
2.5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的波及效应分析 | 第32-34页 |
2.5.1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 第32-33页 |
2.5.2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中国建筑业与40部门关联效应分析 | 第36-57页 |
3.1 建筑业与40部门的关联程度分析 | 第36-44页 |
3.1.1 建筑业与40部门的前向关联度 | 第36-39页 |
3.1.2 建筑业与40部门的后向关联度 | 第39-42页 |
3.1.3 建筑业与40部门的环向关联度 | 第42-44页 |
3.2 建筑业与40部门的使用结构分析 | 第44-49页 |
3.2.1 建筑业与40部门的中间需求率 | 第44-46页 |
3.2.2 建筑业与40部门的中间投入率 | 第46-47页 |
3.2.3 建筑业与40部门的使用结构类别 | 第47-49页 |
3.3 建筑业与40部门的波及效应分析 | 第49-55页 |
3.3.1 建筑业与40部门的感应度系数 | 第49-52页 |
3.3.2 建筑业与40部门的影响力系数 | 第52-54页 |
3.3.3 建筑业与40部门的波及效应类别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中国建筑业的层次结构分析 | 第57-69页 |
4.1 解释结构模型法 | 第57-58页 |
4.1.1 解释结构模型理论 | 第57-58页 |
4.1.2 解释结构模型法步骤 | 第58页 |
4.2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的层次结构分析 | 第58-60页 |
4.2.1 关联等级划分原则 | 第58-59页 |
4.2.2 建筑业与三次产业层次结构 | 第59-60页 |
4.3 建筑业与40部门的层次结构分析 | 第60-68页 |
4.3.1 关联等级划分原则 | 第60-62页 |
4.3.2 建筑业与40部门一级层次结构 | 第62-63页 |
4.3.3 建筑业与40部门二级层次结构 | 第63-65页 |
4.3.4 建筑业与40部门三级层次结构 | 第65-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