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研究与优化设计

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 人工神经网络在工程上的发展与应用第14-15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及内容第15-17页
        1.4.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第17-23页
    2.1 试验流程第17页
    2.2 原材料及基本性能第17-19页
        2.2.1 水泥第17-18页
        2.2.2 粗骨料第18页
        2.2.3 细骨料第18-19页
        2.2.4 减水剂第19页
    2.3 试验方法第19-23页
        2.3.1 主要试验仪器第19-20页
        2.3.2 试件制作及养护第20页
        2.3.3 混凝土性能测试第20-23页
第三章 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及其性能研究第23-43页
    3.1 配合比设计第23-25页
    3.2 正交试验第25-33页
        3.2.1 敏感因素分析第25-26页
        3.2.2 正交试验方案第26-27页
        3.2.3 试验数据处理第27-32页
        3.2.4 最优配合比试验第32-33页
    3.3 单因素试验第33-42页
        3.3.1 理想取代率第33-35页
        3.3.2 理论计算第35-39页
        3.3.3 试验验证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机制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及优化设计第43-64页
    4.1 人工神经网络与多目标优化第43-47页
        4.1.1 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第43页
        4.1.2 人工神经网络第43-45页
        4.1.3 多目标优化第45-47页
        4.1.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目标优化流程第47页
    4.2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第47-57页
        4.2.1 神经网络模型第47-49页
        4.2.2 机制砂混凝土网络模型第49页
        4.2.3 网络训练与网络测试第49-53页
        4.2.4 敏感因素分析第53-57页
    4.3 多目标优化第57-63页
        4.3.1 NSGA-II算法第57-58页
        4.3.2 机制砂混凝土多目标优化模型第58-60页
        4.3.3 多目标优化求解第60-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5.1 结论第64页
    5.2 存在问题第64页
    5.3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保障性意图下的岭南保障性住房住户主观评价研究
下一篇:中国建筑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