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交互系统的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2章 社区 | 第15-23页 |
2.1 社区的概念 | 第15页 |
2.2 社区的人员构成 | 第15-16页 |
2.3 社区的发展 | 第16-19页 |
2.4 社区的基本功能 | 第19-20页 |
2.5 当代社区的特点 | 第20-23页 |
2.5.1 社区治理的“自治”化 | 第20页 |
2.5.2 人们之间的“陌生”化 | 第20-21页 |
2.5.3 社区阶层的“分级”化 | 第21页 |
2.5.4 社区信息的“繁杂”化 | 第21-22页 |
2.5.5 社区信用的“立体”化 | 第22-23页 |
第3章 交互设计 | 第23-31页 |
3.1 交互的基本要素 | 第23-25页 |
3.2 交互设计关注点 | 第25-27页 |
3.2.1 使用情境 | 第25页 |
3.2.2 用户 | 第25-26页 |
3.2.3 动作 | 第26页 |
3.2.4 情感 | 第26-27页 |
3.3 交互设计的发展 | 第27-31页 |
3.3.1 我国交互设计发展简史 | 第27-29页 |
3.3.2 交互设计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3.3.3 交互设计的发展方向 | 第30-31页 |
第4章 社区的交互设计 | 第31-44页 |
4.1 社区交互设计的产生 | 第31-32页 |
4.2 社区交互设计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32-33页 |
4.3 各大社区服务APP分析及总结 | 第33-40页 |
4.3.1 社区 001 | 第33-34页 |
4.3.2 实惠 | 第34-35页 |
4.3.3 小区管家 | 第35-36页 |
4.3.4 小区无忧 | 第36-37页 |
4.3.5 爱达 | 第37-38页 |
4.3.6 U家园 | 第38-39页 |
4.3.7 湘江世纪城APP | 第39页 |
4.3.8 总结 | 第39-40页 |
4.4 社区交互系统的应用设计 | 第40-44页 |
4.4.1 交互系统的组织层级 | 第40页 |
4.4.2 视觉和信息层级方向的应用设计 | 第40-44页 |
第5章 用户研究 | 第44-62页 |
5.1 调研地点 | 第44-45页 |
5.2 调查问卷 | 第45-46页 |
5.3 深入观察 | 第46-52页 |
5.4 情境访谈 | 第52-54页 |
5.4.1 和社区务工人员访谈 | 第52-53页 |
5.4.2 和社区物业人员的访谈 | 第53页 |
5.4.3 和社区白领居民的访谈 | 第53-54页 |
5.4.4 和社区老人的访谈 | 第54页 |
5.5 用户模型 | 第54-56页 |
5.5.1 刚工作的青年 | 第54-55页 |
5.5.2 全职家庭主妇 | 第55-56页 |
5.5.3 退休群体 | 第56页 |
5.6 生活模型 | 第56-60页 |
5.6.1 生活模型A | 第56-59页 |
5.6.2 生活模型B | 第59-60页 |
5.7 可用性测试 | 第60-61页 |
5.8 焦点小组 | 第61-62页 |
第6章 设计及实现 | 第62-76页 |
6.1 产品说明 | 第62-64页 |
6.2 产品使用手册 | 第64-67页 |
6.2.1 LOGO图标 | 第65-66页 |
6.2.2 设计尺寸 | 第66页 |
6.2.3 按钮设计 | 第66-67页 |
6.3 整体设计框架 | 第67-68页 |
6.4 APP内容设计 | 第68-69页 |
6.4.1 欢迎页 | 第68页 |
6.4.2 登录/注册页 | 第68-69页 |
6.4.3 主界面及主要层级 | 第69页 |
6.5 APP特色 | 第69-71页 |
6.5.1 拼车 | 第69-70页 |
6.5.2 美食 | 第70页 |
6.5.3 健康 | 第70页 |
6.5.4 宠物 | 第70-71页 |
6.5.5 熟人课堂 | 第71页 |
6.5.6 装修 | 第71页 |
6.6 交互亮点及创新 | 第71-72页 |
6.6.1 实现不同层级可以向同一页面跳转 | 第71-72页 |
6.6.2 以人际沟通为主同时兼顾社区服务 | 第72页 |
6.6.3 老人儿童机 | 第72页 |
6.6.4 手机与机器远程配合 | 第72页 |
6.7 产品实现截图展示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