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Android系统安全机制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1.2.1 Android系统体系结构 | 第13-14页 |
1.2.2 Android应用程序软件包结构 | 第14-17页 |
1.2.3 Android系统安全机制 | 第17-19页 |
1.2.4 Android应用程序逆向分析技术 | 第19-21页 |
1.2.5 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技术 | 第21-22页 |
1.2.6 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研究的难点和挑战 | 第22-23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6-28页 |
第2章 基于特征树的Android软件静态检测模型(AMSDBCT) | 第28-49页 |
2.1 前言 | 第28-29页 |
2.2 AMSDBCT模型总体框架 | 第29-30页 |
2.3 特征树形结构 | 第30-31页 |
2.4 模型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31-32页 |
2.5 特征提取器 | 第32-33页 |
2.6 相似度计算器 | 第33-35页 |
2.6.1 根节点相似度 | 第33-34页 |
2.6.2 Class层相似度 | 第34页 |
2.6.3 Function层的相似度 | 第34-35页 |
2.6.4 API层的相似度 | 第35页 |
2.7 恶意属性判定及阈值确定 | 第35-37页 |
2.8 基于AMSDBCT模型的APK静态检测 | 第37-38页 |
2.8.1 样本库建立和预处理 | 第37页 |
2.8.2 APK检测 | 第37-38页 |
2.9 实验验证 | 第38-47页 |
2.9.1 样本集内测试 | 第38-44页 |
2.9.2 未知恶意APK测试 | 第44-47页 |
2.9.3 与现有同类模型对比 | 第47页 |
2.10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AMSDBCT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9-62页 |
3.1 检测系统总体框架 | 第49-50页 |
3.2 特征提取模块 | 第50-58页 |
3.2.1 APK预处理 | 第51-52页 |
3.2.2 AndroidManifest特征提取 | 第52-53页 |
3.2.3 Dex特征提取 | 第53-58页 |
3.3 样本库预处理模块 | 第58-61页 |
3.3.1 样本数据库设计 | 第59页 |
3.3.2 样本库预处理 | 第59-61页 |
3.4 检测与评估模块 | 第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系统验证 | 第62-68页 |
4.1 实验测试环境 | 第62页 |
4.2 实验样本库建立 | 第62-64页 |
4.3 样本预处理和阈值确定 | 第64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4.4.1 性能评价标准 | 第64-65页 |
4.4.2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68-69页 |
2 下一步工作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