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20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渥太华税收框架条件——原则 | 第12-13页 |
(二)针对电子商务的税收方案探索 | 第13-15页 |
(三)针对数字经济改革的税收方案 | 第15-16页 |
(四)“谷歌税”重返舞台 | 第16-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研究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第一章 传统国际税收管辖权划分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经济关联原则 | 第20-21页 |
二、供应理论与供需理论 | 第21页 |
(一)供应理论 | 第21页 |
(二)供需理论 | 第21页 |
三、受益原则 | 第21-22页 |
四、经济关联原则的确立与常设机构概念的产生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数字经济新商业模式的兴起 | 第25-30页 |
一、电子商务 | 第25-26页 |
(一)直接电子商务与间接电子商务 | 第25页 |
(二)B2B、B2C、C2C电子商务模式 | 第25-26页 |
二、云计算模式 | 第26-28页 |
(一)云计算定义 | 第26-27页 |
(二)云服务的三种表现模式 | 第27-28页 |
三、在线广告模式 | 第28页 |
四、虚拟货币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关联原则所提出的挑战 | 第30-38页 |
一、数字经济的特征 | 第30-32页 |
(一)数字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 | 第30-31页 |
(二)数字经济对数据具有高度依赖性 | 第31页 |
(三)网络效应 | 第31-32页 |
(四)多层面的商业模式 | 第32页 |
(五)运用价值链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效率 | 第32页 |
二、数字经济直接税相关的BEPS筹划问题 | 第32-34页 |
(一)规避应纳税实体的产生 | 第32-33页 |
(二)通过人为操作降低或消除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国税负 | 第33页 |
(三)通过人为操作降低或消除最终母公司居住所在国税负 | 第33-34页 |
(四)规避预提税的产生 | 第34页 |
三、数字经济所应对的税收挑战 | 第34-38页 |
(一)传统税收管辖权连接因素消失 | 第34-35页 |
(二)认定数据价值难度大 | 第35-36页 |
(三)数据定性分类标准无法确定 | 第36页 |
(四)独立交易原则无法继续适用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数字经济国际税收管辖权划分方案的探索 | 第38-47页 |
一、经合组织针对电子商务的税收方案的探索 | 第38-42页 |
(一)针对电子商务流转税的改革方案 | 第38-40页 |
(二)针对电子商务直接税的改革方案 | 第40-41页 |
(三)电子商务税收改革方案评价 | 第41-42页 |
二、经合组织针对数字经济的税收方案探索 | 第42-44页 |
(一)对常设机构例外条款的修订 | 第42页 |
(二)基于显著数字化存在创设新的联结度规则 | 第42-43页 |
(三)以实质性存在代替常设机构标准 | 第43页 |
(四)在数字交易中引入预提税 | 第43-44页 |
(六)数字经济流转税改革方案 | 第44页 |
三、法国数字经济报告 | 第44页 |
四、英国“谷歌税”方案 | 第44-45页 |
五、匈牙利拟征“上网税” | 第45页 |
六、评析现有税收方案之利弊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中国应对数字经济税收挑战的解决方案 | 第47-54页 |
一、重构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国际税收理论 | 第47-48页 |
二、适用预提税的征管模式与具体方法 | 第48-54页 |
(一)预提税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49-50页 |
(二)实质存在替代常设机构方案 | 第50页 |
(三)非居民企业在来源国办理税务登记 | 第50页 |
(四)适用预提税税率 | 第50-51页 |
(五)中国数字经济现状及应对措施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