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从近十年网络流行语看中国网民的情感变化--以2004-2014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第7-8页
        1.1.1 选题背景第7页
        1.1.2 研究目的第7-8页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2 课题学术意义、实用意义第10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0-12页
        1.3.1 主要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2 创新之处第11-12页
2 网络流行语的界定及其特征第12-17页
    2.1 现实语言、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第12-13页
    2.2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第13-17页
3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其传播机制第17-25页
    3.1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背景第17页
    3.2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原因第17-19页
        3.2.1 社会原因:语言与社会共变第17-18页
        3.2.2 文化原因:文化滋润语言成长第18-19页
        3.2.3 语言自身原因:语言发展的本质第19页
    3.3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第19-25页
        3.3.1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分析第19-21页
        3.3.2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模式分析第21-25页
4 网络流行语反映的中国网民情感倾向第25-38页
    4.1 中国网民情感诉求关注点第25-30页
        4.1.1 政治议题事件第25-26页
        4.1.2 社会民生事件第26-27页
        4.1.3 恶搞炒作狂欢第27-29页
        4.1.4 热点火爆现象第29-30页
    4.2 中国网民的情感关键词第30-38页
        4.2.1 愤怒第32-33页
        4.2.2 无奈第33-35页
        4.2.3 自信第35-36页
        4.2.4 称赞第36-38页
5 中国网民情感倾向的变化及其原因第38-44页
    5.1 中国网民情感的主要变化第38-41页
    5.2 中国网民情感变化的原因第41-44页
        5.2.1 总体社会环境的导向第41-42页
        5.2.2 多文化间的冲击碰撞第42-43页
        5.2.3 网民自身因素的影响第43-44页
6 结语第44-45页
致谢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第49-53页
    A. 历年网络流行语及网民情感倾向统计第49-53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电影广告对品牌个性的塑造策略研究
下一篇:社交媒体网络公民参与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以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朋友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