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甲烷产生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湿地甲烷产生机理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甲烷产生时空变化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2.3 甲烷产生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甲烷氧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1 湿地甲烷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2 甲烷氧化时空变化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3 甲烷氧化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 湿地甲烷排放过程 | 第16-17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7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9-25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0页 |
2.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2.3.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 第21页 |
2.3.2 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培养试验设计 | 第21页 |
2.3.3 甲烷气样的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3.4 土样理化的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3.5 数据统计分析处理 | 第24-25页 |
第3章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 | 第25-39页 |
3.1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5-29页 |
3.1.1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随培养时间变化特征 | 第25-27页 |
3.1.2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变化特征 | 第27-29页 |
3.2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空间变化特征 | 第29-34页 |
3.2.1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垂直空间变化特征 | 第29-31页 |
3.2.2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 第31-34页 |
3.3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34-36页 |
3.4 讨论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氧化潜力 | 第39-52页 |
4.1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氧化潜力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39-42页 |
4.1.1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氧化潜力随培养时间变化特征 | 第39-40页 |
4.1.2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氧化速率的变化特征 | 第40-42页 |
4.2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氧化潜力的空间变化特征 | 第42-47页 |
4.2.1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氧化潜力的垂直空间变化特征 | 第42-43页 |
4.2.2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氧化潜力的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 第43-47页 |
4.3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甲烷氧化潜力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47-49页 |
4.4 讨论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甲烷产生与氧化潜力影响因子分析 | 第52-63页 |
5.1 土壤理化因子特征与甲烷产生氧化速率相关性分析 | 第52-55页 |
5.1.1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5.1.2 土壤理化性质与甲烷产生和氧化潜力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5.2 电子受体与甲烷产生和氧化潜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5.3 高原湿地湖滨带甲烷产生和氧化潜力影响因子成分分析 | 第56-57页 |
5.4 讨论 | 第57-62页 |
5.4.1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理化性质对甲烷产生和氧化潜力影响47 | 第57-58页 |
5.4.2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土壤电子受体对甲烷产生和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58-59页 |
5.4.3 草海高原湿地湖滨带水文周期变化对甲烷产生和氧化潜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4 退化湿地土壤有机碳与湿地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关系 | 第60-61页 |
5.4.5 草海湿甲烷产生和氧化潜力对甲烷通量排放的影响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附录 | 第75-80页 |
本研究课题受资助项目 | 第80页 |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