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木聚糖酶的概述及其来源 | 第12-13页 |
1.1.1 木聚糖酶的命名 | 第12页 |
1.1.2 木聚糖酶的结构 | 第12页 |
1.1.3 木聚糖酶的来源 | 第12-13页 |
1.2 选育高产木聚糖酶菌株的措施 | 第13-15页 |
1.2.1 菌种选育 | 第13页 |
1.2.2 提高酶产量的措施 | 第13-15页 |
1.3 微生物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15-16页 |
1.3.1 培养基的优化 | 第15页 |
1.3.2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15-16页 |
1.3.3 软件设计优化发酵条件 | 第16页 |
1.4 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16-17页 |
1.5 木聚糖酶的应用 | 第17-20页 |
1.5.1 木聚糖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 第17页 |
1.5.2 木聚糖酶在饲料工业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3 木聚糖酶在造纸工业的应用 | 第18页 |
1.5.4 木聚糖酶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碱性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 | 第20-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1 试验菌种 | 第20页 |
2.1.2 培养基 | 第20-21页 |
2.1.3 试剂和仪器 | 第21页 |
2.1.4 发酵液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2.1.5 菌种筛选 | 第22页 |
2.1.6 菌种鉴定 | 第22-2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2.2.1 木聚糖酶酶活力标准曲线 | 第23-24页 |
2.2.2 菌种筛选结果 | 第24页 |
2.2.3 菌种鉴定结果 | 第24-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海洋微生物YS1069 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8-4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3.1.1 试验菌株 | 第28页 |
3.1.2 培养基 | 第28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3.1.4 初始培养方法 | 第29页 |
3.1.5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29页 |
3.1.6 单因素试验 | 第29页 |
3.1.7 Plackett-Burman(PB)设计 | 第29-30页 |
3.1.8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 第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3.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3.2.2 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结果 | 第37页 |
3.2.3 中心组合(CCD)试验设计结果 | 第37-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海洋微生物YS1069 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42-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4.1.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42页 |
4.1.2 粗酶发酵液的初纯化方法的探究 | 第42-43页 |
4.1.3 酶活力的测定 | 第43页 |
4.1.4 木聚糖酶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43-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4.2.1 粗酶发酵液的初纯化方法的探究 | 第44-47页 |
4.2.2 酶的最适温度及温度稳定性 | 第47-48页 |
4.2.3 酶的最适pH及pH稳定性 | 第48-50页 |
4.2.4 金属离子对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页 |
4.2.5 化学试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