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械手论文--专用机械手论文

空间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分析及在轨抓捕控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36页
    1.1 课题来源第14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6-33页
        1.3.1 国内外空间机械臂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2 空间机械臂动力学研究现状第22-30页
        1.3.3 空间机械臂控制研究现状第30-33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3-34页
    1.5 本文组织结构第34-36页
第2章 空间机械臂动力学建模与实现第36-58页
    2.1 引言第36页
    2.2 空间机械臂运动学建模与分析第36-42页
        2.2.1 多体系统构型数学描述第36-37页
        2.2.2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第37-38页
        2.2.3 连杆位置和速度第38-41页
        2.2.4 末端位置和速度第41-42页
    2.3 空间刚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第42-46页
        2.3.1 空间刚性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第42-44页
        2.3.2 正动力学求解算法第44-45页
        2.3.3 逆动力学求解算法第45-46页
    2.4 空间柔性机械臂动力学建模第46-53页
        2.4.1 柔性体变形描述与动能第47-49页
        2.4.2 柔性体弹性力与广义力第49-50页
        2.4.3 柔性体间约束方程第50-51页
        2.4.4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第51-52页
        2.4.5 空间柔性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第52-53页
    2.5 模型验证与仿真算例第53-57页
        2.5.1 机械臂构型及动力学参数第53-54页
        2.5.2 刚性机械臂动力学模型验证第54-55页
        2.5.3 柔性机械臂动力学模型验证第55-57页
    2.6 小结第57-58页
第3章 非线性关节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第58-78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柔性关节动力学模型第58-67页
        3.2.1 关节混合摩擦模型第58-60页
        3.2.2 关节间隙死区模型第60-61页
        3.2.3 关节刚度实验与模型辨识第61-66页
        3.2.4 非线性关节动力学模型第66-67页
    3.3 关节非线性动力学影响因素分析第67-72页
        3.3.1 关节刚度影响分析第68-69页
        3.3.2 关节间隙影响分析第69-70页
        3.3.3 关节摩擦影响分析第70-72页
    3.4 关节及臂杆柔性对机械臂末端响应影响第72-77页
        3.4.1 臂杆柔性影响分析第72-73页
        3.4.2 关节柔性影响分析第73-75页
        3.4.3 臂杆及关节柔性综合影响分析第75-76页
        3.4.4 实验设计与验证第76-77页
    3.5 小结第77-78页
第4章 绳索式末端捕获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实验验证第78-99页
    4.1 引言第78页
    4.2 绳索式末端执行器捕获原理第78-79页
    4.3 空间绳索机构捕获动力学建模第79-92页
        4.3.1 柔性绳索动力学建模第80-88页
        4.3.2 绳索接触碰撞动力学建模第88-91页
        4.3.3 末端绳索捕获动力学模型第91-92页
    4.4 末端捕获冲击实验与模型验证第92-95页
        4.4.1 末端捕获实验设计第92-93页
        4.4.2 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第93-95页
    4.5 末端捕获仿真算例第95-98页
    4.6 小结第98-99页
第5章 空间机械臂末端捕获策略与抓捕目标控制第99-119页
    5.1 引言第99页
    5.2 绳索式执行器末端捕获策略第99-107页
        5.2.1 FA-SC-VT捕获策略第99-100页
        5.2.2 捕获策略参数求取第100-104页
        5.2.3 捕获策略实现与控制第104-105页
        5.2.4 捕获策略对比分析第105-107页
    5.3 空间机械臂抓捕目标柔顺控制第107-117页
        5.3.1 抓捕合作目标的阻尼控制第107-113页
        5.3.2 抓捕非合作目标的阻抗控制第113-117页
    5.4 小结第117-119页
结论第119-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其它成果第133-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个人简历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兴技术研发主体间协同创新效应实现机制研究
下一篇:宁夏回族劳务移民的市民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