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缩写说明 | 第25-26页 |
第一章 中华狸尾豆的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部位蹄选和化学成分研究 | 第26-83页 |
前言 | 第26-27页 |
第一节 中华狸尾豆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研究 | 第27-35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1.1.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1.1.3 实验结果 | 第30-35页 |
第二节 中华狸尾豆化学成分研究 | 第35-77页 |
1.2.1 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第35页 |
1.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5-62页 |
1.2.3 实验部分 | 第62-75页 |
1.2.4 细胞毒性测试 | 第75-77页 |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 | 第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第二章 白英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第83-115页 |
前言 | 第83-84页 |
第一节 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第84页 |
第二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84-99页 |
2.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84-87页 |
2.2.2 已知化合物的鉴定 | 第87-99页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第99-110页 |
2.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99页 |
2.3.2 提取与分离流程 | 第99-101页 |
2.3.3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 | 第101-110页 |
第四节 细胞毒性测试 | 第110-111页 |
第五节 讨论与小结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第三章 石菖蒲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的研究 | 第115-142页 |
前言 | 第115-116页 |
第一节 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第116页 |
第二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116-130页 |
3.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116-119页 |
3.2.2 已知化合物的鉴定 | 第119-130页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第130-138页 |
3.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130-131页 |
3.3.2 提取与分离流程 | 第131-132页 |
3.3.3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 | 第132-138页 |
第四节 细胞毒性测试 | 第138页 |
第五节 讨论与小结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2页 |
第四章 综述 | 第142-167页 |
第一节 狸尾豆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 第142-148页 |
4.1.1 狸尾豆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42-145页 |
4.1.2 狸尾豆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 第145-146页 |
4.1.3 结语 | 第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48页 |
第二节 白英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 第148-157页 |
4.2.1 白英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48-151页 |
4.2.2 白英中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波谱规律 | 第151-152页 |
4.2.3 白英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 第152-153页 |
4.2.4 结语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57页 |
第三节 石菖蒲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 第157-167页 |
4.3.1 石菖蒲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57-162页 |
4.3.2 石菖蒲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 第162-163页 |
4.3.3 结语 | 第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8-169页 |
附录B (新化合物图谱) | 第169-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