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基于高频波动率视角的中国沪深300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国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第10-11页
        1.2.2 股票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引导关系问题第11-14页
    1.3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第14-16页
        1.3.2 股票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引导关系问题第16-17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7-19页
    1.5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5.1 实践意义第19页
        1.5.2 理论意义第19-20页
    1.6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6.1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第20页
        1.6.2 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波动率引导关系第20-21页
        1.6.3 基于跳跃理论的积分波动估计量之间的比较第21页
        1.6.4 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连续波动引导关系以及跳跃波动引导关系第21-22页
    1.7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7.1 乘积误差模型(MEM)第22页
        1.7.2 模拟第22页
        1.7.3 非参数nT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22-23页
    1.8 技术路线图第23页
    1.9 本文创新点第23-25页
第二章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沪深300指数波动的影响第25-46页
    2.1 已实现波动率的提出及其理论模型第25-27页
        2.1.1 已实现波动率理论提出的背景第25页
        2.1.2 已实现波动率的理论模型第25-26页
        2.1.3 已实现波动率理论的发展第26-27页
    2.2 已实现双幂次变差的理论模型及其发展第27页
    2.3 乘积误差模型的提出及其发展第27-31页
        2.3.1 乘积误差模型的提出及理论模型第27-30页
        2.3.2 乘积误差模型的发展第30-31页
    2.4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沪深300指数的波动影响实证分析第31-44页
        2.4.1 数据来源及说明第31页
        2.4.2 沪深300指数已实现波动率与已实现双幂次变差的统计特征第31-36页
        2.4.3 不同误差项分布的MEM模型对RV和RBV建模结果分析第36-43页
        2.4.4 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波动率大小差异检验第43-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的波动引导关系研究第46-55页
    3.1 Granger因果关系的产生与演变第46页
    3.2 理论模型第46-49页
        3.2.1 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理论第46-47页
        3.2.2 非线性检验方法——BDS检验第47-48页
        3.2.3 非参数T_n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第48-49页
    3.3 数据描述与数据分析第49-54页
        3.3.1 样本选取第49-50页
        3.3.2 统计特性分析第50-51页
        3.3.3 单位根检验第51页
        3.3.4 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51-52页
        3.3.5 非线性检验第52-53页
        3.3.6 非参数nT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基于跳跃理论的积分波动估计量之间的比较第55-71页
    4.1 跳跃理论第55-59页
        4.1.1 跳跃理论的提出第55-56页
        4.1.2 跳跃理论基础:积分波动估计量双幂次变差理论第56-57页
        4.1.3 跳跃理论发展:积分波动估计量双幂次变差的改进第57-59页
    4.2 模拟第59-64页
        4.2.1 模拟数据的产生过程第59-60页
        4.2.2 模拟结果分析第60-64页
    4.3 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和比较第64-69页
        4.3.1 基于资产价格的高频波动率统计特性分析第64-65页
        4.3.2 基于MEM模型的波动率建模第65-66页
        4.3.3 基于MEM模型的样本内预测第66-68页
        4.3.4 基于MEM模型的样本外预测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跳跃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71-91页
    5.1 由各积分波动估计量构建的跳跃波动与连续波动第71-74页
        5.1.1 由已实现双幂次变差RBV构建的跳跃波动与连续波动第71-72页
        5.1.2 由已实现三幂次变差RTV构建的跳跃波动与连续波动第72-73页
        5.1.3 由MinRV构建的跳跃波动与连续波动第73-74页
    5.2 实证分析第74-90页
        5.2.1 离散跳跃方差的波动序列图第74-76页
        5.2.2 离散跳跃方差与连续样本路径方差的统计特性分析第76-77页
        5.2.3 单位根检验第77页
        5.2.4 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77-81页
        5.2.5 非线性检验第81-85页
        5.2.6 非参数T_n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85-90页
    5.3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5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91-93页
        6.1.1 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降低了沪深300指数的波动性第91-92页
        6.1.2 沪深300指数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波动具有单向引导关系第92页
        6.1.3 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之间的波动引导关系构成第92-93页
    6.2 研究展望第93-95页
        6.2.1 高阶MEM模型研究问题第93页
        6.2.2 对MinRV及MedRV两个估计量的深入研究第93页
        6.2.3 采用不同方法研究沪深300指数与股指期货波动率之间的关系第93-94页
        6.2.4 研究期现市场波动率关系的成因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益生产在D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国民营博物馆体验式网络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