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和FINAL的储液池抗震性能分析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 | 第10-12页 |
1.2.1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历程 | 第11页 |
1.2.2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 | 第11-12页 |
1.2.3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储液池抗震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液-固耦合理论研究状况 | 第12页 |
1.3.2 数值模拟的应用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复杂场地储液池抗震分析理论 | 第15-27页 |
2.1 基本设计理论 | 第15-17页 |
2.1.1 两阶段设计 | 第15页 |
2.1.2 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 | 第15-17页 |
2.2 设计水平震度 | 第17-21页 |
2.2.1 构筑物重要度的判断 | 第17-18页 |
2.2.2 模态分析 | 第18-19页 |
2.2.3 场地类型的判定 | 第19页 |
2.2.4 应答震度法 | 第19-21页 |
2.3 弹簧边界的处理 | 第21-23页 |
2.3.1 SHAKE91软件简介 | 第21-23页 |
2.3.2 G/G0-γ 曲线的应用 | 第23页 |
2.4 动荷载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2.5 抗震分析流程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土-结构-桩基础整体建模 | 第27-45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7-30页 |
3.1.1 工程尺寸及使用情况 | 第27-29页 |
3.1.2 场地土检测 | 第29-30页 |
3.2 场地土动弹性模量的确定 | 第30-33页 |
3.2.1 动剪切模量计算 | 第30-33页 |
3.2.2 土层动弹性模量的计算 | 第33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3.4 模型荷载分析 | 第35-43页 |
3.4.1 计算储液池固有周期 | 第35-39页 |
3.4.2 水平震度的计算 | 第39-40页 |
3.4.3 荷载计算 | 第40-43页 |
3.5 整体模型边界的处理 | 第43-45页 |
3.5.1 人工边界 | 第43-44页 |
3.5.2 边界简化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储液池边界土弹簧刚度分析 | 第45-56页 |
4.1 基于ANSYS的整体模型弹性分析 | 第45-49页 |
4.1.1 初始地应力平衡 | 第45-47页 |
4.1.2 土单元应变分析 | 第47-49页 |
4.2 土弹簧刚度计算 | 第49-53页 |
4.2.1 土层动剪切模量分析 | 第49-52页 |
4.2.2 地基反力系数的应用 | 第52-53页 |
4.3 桩基弹簧简化 | 第53-56页 |
第五章 储液池抗震性能分析 | 第56-69页 |
5.1 模型介绍 | 第56-59页 |
5.1.1 FINAL简介 | 第56页 |
5.1.2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56-59页 |
5.1.3 边界设定 | 第59页 |
5.2 储液池弹塑性分析 | 第59-68页 |
5.2.1 按配筋率分组 | 第59-62页 |
5.2.2 设计水平震度计算 | 第62-65页 |
5.2.3 地震响应 | 第65-68页 |
5.3 耐震检测 | 第68-69页 |
5.3.1 检测方法 | 第68页 |
5.3.2 检测结果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