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 2.贾平凹长篇小说后记写作概况 | 第15-23页 |
| 2.1 后记及其审美特性 | 第15-17页 |
| 2.2 文学作品中后记存在的价值 | 第17-19页 |
| 2.3 贾平凹长篇小说后记写作概说 | 第19-23页 |
| 3.贾平凹长篇小说后记的内容及其美学思考 | 第23-36页 |
| 3.1 长篇小说后记中关于作品本体创作背景的介绍 | 第23-25页 |
| 3.1.1 长篇小说创作的缘起——以《带灯》后记为例 | 第23-24页 |
| 3.1.2 长篇小说创作的对象——以《古炉》后记为例 | 第24-25页 |
| 3.2 长篇小说后记的审美意识思考 | 第25-30页 |
| 3.2.1 现实生命意识 | 第26-28页 |
| 3.2.2 历史文化意识 | 第28-29页 |
| 3.2.3 自然生态意识 | 第29-30页 |
| 3.3 后记对长篇小说艺术创作的探索 | 第30-36页 |
| 3.3.1 整体与混沌的艺术追求 | 第31-33页 |
| 3.3.2 建构意象的创作手法 | 第33-36页 |
| 4.后记叙写中的审美特征 | 第36-40页 |
| 4.1 挥洒自如的文风 | 第36-37页 |
| 4.2 朴实清丽的语言 | 第37-38页 |
| 4.3 随心随性的结构 | 第38-40页 |
| 5.后记与长篇小说在叙事角度的互文关系 | 第40-47页 |
| 5.1 混沌茫然的意境叙事 | 第40-42页 |
| 5.2 乡土文学叙事的审美视角 | 第42-43页 |
| 5.3 生活叙事的整体构建 | 第43-44页 |
| 5.4 以实写虚的审美意境创造 | 第44-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