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歌中的盛唐书写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中唐诗人书写盛唐的缘由 | 第14-26页 |
第一节 盛唐之昌盛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社会 | 第16-22页 |
一、宦官专权 | 第17-19页 |
二、藩镇割据 | 第19-21页 |
三、政局混乱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人生遭际的影响 | 第22-26页 |
第二章 以怀念为主的盛世再现 | 第26-38页 |
第一节 盛唐盛事之书写 | 第26-30页 |
一、千秋节 | 第26-28页 |
二、玄宗游幸华清宫 | 第28-29页 |
三、皇帝赐宴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盛唐故地之书写 | 第30-33页 |
一、两京行宫之书写 | 第30-32页 |
二、盛唐寺观之书写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盛世再现中的悲戚 | 第33-38页 |
一、盛世不再的哀伤 | 第33-35页 |
二、故交零落的孤独 | 第35-36页 |
三、时移世易的无奈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以批判为主的盛世书写——以元、白为代表 | 第38-48页 |
第一节 中唐诗歌中的盛唐战事书写 | 第38-41页 |
第二节 中唐诗歌中的盛唐之胡舞与胡乐 | 第41-43页 |
第三节 中唐诗歌中的盛唐之将相任用 | 第43-48页 |
第四章 盛唐书写的意义和影响 | 第48-66页 |
第一节 咏史怀古主题的延续 | 第48-52页 |
一、咏史怀古主题的延续 | 第48-50页 |
二、时、地、人、事的结合 | 第50-51页 |
三、感伤基调的呈现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杨贵妃”文学母题的形成与嬗变 | 第52-60页 |
一、“杨贵妃”成为文学母题的原因 | 第53-55页 |
二、“杨贵妃”文学母题的嬗变 | 第55-60页 |
第三节 以情为主到以理为主 | 第60-66页 |
一、时空距离的影响 | 第61-63页 |
二、“功利性”书写的表现 | 第63-64页 |
三、对晚唐咏史怀古诗作的影响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