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脉冲调制器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脉冲调制器的重要性 | 第11页 |
1.1.2 脉冲调制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脉冲调制器控制技术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脉冲调制器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1.2.2 脉冲调制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脉冲调制器的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2.1 脉冲调制器的基本类型及区别 | 第15-16页 |
2.2 阴极脉冲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6-20页 |
2.2.1 线型脉冲调制器 | 第16-18页 |
2.2.1.1 线型脉冲调制器的基本电路 | 第16页 |
2.2.1.2 线型脉冲调制器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2.1.3 线型脉冲调制器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2 刚管调制器 | 第18-19页 |
2.2.2.1 刚管调制器的基本电路 | 第18页 |
2.2.2.2 刚管调制器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2.2.3 刚管调制器的特点 | 第19页 |
2.2.3 两种阴极脉冲调制器的性能比较 | 第19-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脉冲调制器的设计方案 | 第21-36页 |
3.1 脉冲调制器的设计考虑 | 第21页 |
3.2 脉冲调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21-23页 |
3.2.1 调制器基本组成 | 第21-22页 |
3.2.2 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3.3 脉冲调制器关键部分设计 | 第23-35页 |
3.3.1 控制系统硬件部分 | 第23-29页 |
3.3.1.1 控制系统的PLC选型和资源配置 | 第24-26页 |
3.3.1.2 时序控制板 | 第26-29页 |
3.3.2 充电电源 | 第29-33页 |
3.3.2.1 充电电源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29-30页 |
3.3.2.2 控制保护电路 | 第30-32页 |
3.3.2.3 全桥逆变串联谐振电路 | 第32-33页 |
3.3.3 脉冲调制部分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脉冲调制器的仿真分析 | 第36-49页 |
4.1 SIMULINK简介 | 第36-38页 |
4.1.1 Simulink基本概念 | 第36-37页 |
4.1.2 Simulink仿真建模过程 | 第37-38页 |
4.1.3 Simulink仿真建模特点 | 第38页 |
4.2 关键参数计算 | 第38-40页 |
4.2.1 脉冲形成网络参数计算 | 第38-39页 |
4.2.2 充电电源参数计算 | 第39-40页 |
4.3 SIMULINK建模开发与仿真分析 | 第40-46页 |
4.3.1 Simulink建模模型库选择 | 第40-41页 |
4.3.2 充电电源建模 | 第41-44页 |
4.3.3 脉冲形成网络建模 | 第44-46页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脉冲调制器的控制实现 | 第49-67页 |
5.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49-51页 |
5.2 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实现 | 第51-66页 |
5.2.1 控制系统工作流程 | 第51-54页 |
5.2.2 关键PLC程序及说明 | 第54-64页 |
5.2.2.1 程序初始化 | 第54-57页 |
5.2.2.2 三档预热 | 第57-58页 |
5.2.2.3 触发切换、基准切换复位及脉冲信号处理 | 第58-60页 |
5.2.2.4 在触摸屏上显示测试数据 | 第60-63页 |
5.2.2.5 故障处理 | 第63-64页 |
5.2.3 触摸屏人际交互界面 | 第64-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