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0 绪论 | 第12-21页 |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 0.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0.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0.2 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0.2.1 互联网金融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0.2.2 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0.2.3 金融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0.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0.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0.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0.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0.4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9-21页 |
| 0.4.1 研究创新 | 第19-20页 |
| 0.4.2 研究不足 | 第20-21页 |
| 1 互联网金融时代电子商务金融化的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21-27页 |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 1.1.1 互联网金融概念 | 第21页 |
| 1.1.2 电子商务金融化概念 | 第21-23页 |
| 1.2 互联网金融基础理论 | 第23-24页 |
| 1.2.1 平台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 1.2.2 长尾理论 | 第24页 |
| 1.3 金融化基础理论 | 第24-27页 |
| 1.3.1 金融自由化理论 | 第24-25页 |
| 1.3.2 金融资源理论 | 第25-27页 |
| 2 互联网金融时代电子商务金融化的模型与实证分析 | 第27-42页 |
| 2.1 基于博弈模型的电子商务金融化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 第27-33页 |
| 2.1.1 完全信息的银行-企业双方博弈 | 第27-28页 |
| 2.1.2 不完全信息的银行-企业供应链融资博弈 | 第28-31页 |
| 2.1.3 电商参与的三方博弈分析 | 第31-33页 |
| 2.2 基于 LMDI 分解模型的电子商务金融化分析 | 第33-40页 |
| 2.2.1 模型构建 | 第33-36页 |
| 2.2.2 数据收集 | 第36-38页 |
| 2.2.3 模型分析 | 第38-40页 |
| 2.3 小结 | 第40-42页 |
| 3 国内电子商务金融化的阶段划分与利弊分析 | 第42-50页 |
| 3.1 国内电子商务金融化发展阶段划分与特点分析 | 第42-44页 |
| 3.1.1 积蓄阶段(1990s-2003):电商平台金融服务类产品稀少 | 第42页 |
| 3.1.2 萌芽阶段(2004-2009):电商平台金融服务类产品缓慢增多 | 第42页 |
| 3.1.3 期望膨胀阶段(2010-2014):电商平台金融服务类产品激增 | 第42-44页 |
| 3.2 国内电子商务金融化的积极影响 | 第44-47页 |
| 3.2.2 电子商务金融化能够刺激金融行业发展 | 第44-45页 |
| 3.2.3 电子商务金融化能够满足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 | 第45-46页 |
| 3.2.4 电子商务金融化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 第46-47页 |
| 3.3 国内电子商务金融化出现的问题 | 第47-50页 |
| 3.3.1 缺乏成熟的行业规范 | 第47-48页 |
| 3.3.2 社会认知度不高 | 第48页 |
| 3.3.3 监管制度不完善 | 第48-50页 |
| 4 互联网金融时代国际电子商务金融化的模式与借鉴 | 第50-54页 |
| 4.1 国际电子商务金融化模式 | 第50-51页 |
| 4.1.1 英国的 P2P 网贷:政府政策推动 | 第50页 |
| 4.1.2 荷兰 Global Collect:服务全面个性化 | 第50-51页 |
| 4.1.3 美国的 PayPal:风险防范 | 第51页 |
| 4.2 国外电子商务金融化模式的借鉴分析 | 第51-54页 |
| 4.2.1 借鉴英国的政府政策可获性 | 第51-52页 |
| 4.2.2 借鉴 Global collect 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 第52页 |
| 4.2.3 借鉴 PayPal 的基金风险管理 | 第52-54页 |
| 5 适互联网金融之势助电商金融化的对策建议 | 第54-59页 |
| 5.1 政府策略制定 | 第54-56页 |
| 5.1.1 重视网络产业发展 | 第54-55页 |
| 5.1.2 完善电商金融监管体系 | 第55-56页 |
| 5.2 行业策略制定 | 第56-57页 |
| 5.2.1 规范电子商务金融化行业标准 | 第56页 |
| 5.2.2 成立电子商务金融化行业协会 | 第56-57页 |
| 5.3 企业策略制定 | 第57-59页 |
| 5.3.1 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升企业素质 | 第57-58页 |
| 5.3.2 加大服务创新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 第58页 |
| 5.3.3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提升企业控风险能力 | 第58-59页 |
| 6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