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导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9-11页 |
2 乡村社会的失序 | 第11-15页 |
2.1 村规民约未充分发挥作用 | 第11-12页 |
2.2 村民委员会的职责得不到履行 | 第12-13页 |
2.3 造成乡村失序的原因 | 第13-15页 |
3 乡贤的生成:从自发到培养 | 第15-21页 |
3.1 乡贤生成的历史根源 | 第15-16页 |
3.1.1 何为乡贤 | 第15页 |
3.1.2 乡贤与乡绅的关系 | 第15-16页 |
3.2 乡贤治理的法理基础 | 第16-17页 |
3.3 乡贤的产生 | 第17-18页 |
3.3.1 以小组为单位产生在地乡贤 | 第17-18页 |
3.3.2 由选举产生在外乡贤 | 第18页 |
3.4 鼓励乡贤返乡参与乡村治理 | 第18-19页 |
3.5 有意识地培养乡贤的生成环境 | 第19-21页 |
4 乡贤治理下的乡村法律秩序构建 | 第21-26页 |
4.1 乡村法律秩序的现状 | 第21-23页 |
4.1.1 国家法律的悬空 | 第21-22页 |
4.1.2 乡村司法的困局 | 第22-23页 |
4.2 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相衔接 | 第23-24页 |
4.3 建立乡村纠纷解决机制 | 第24-26页 |
5 乡贤治理对构建乡村法律秩序的推动 | 第26-29页 |
5.1 在地乡贤治理的优势 | 第26-27页 |
5.1.1 促进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务管理中 | 第26-27页 |
5.1.2 高效解决村民间纠纷 | 第27页 |
5.2 在外乡贤参与治理的优势 | 第27-29页 |
6 乡贤治理的限度及其法律规制 | 第29-31页 |
6.1 乡贤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6.1.1 乡贤在治理过程中“以德代法” | 第29页 |
6.1.2 乡贤在治理过程中“变民主协商为一言堂” | 第29-30页 |
6.2 乡贤治理的法律规制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