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作用下多浮体系统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常见多浮体系统介绍 | 第15-23页 |
1.2.1 FPSO 油气外输系统 | 第15-18页 |
1.2.2 多立柱海洋平台 | 第18-20页 |
1.2.3 超大浮体 | 第20-23页 |
1.3 波浪中多浮体系统水动力研究方法简介 | 第23-24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工作 | 第24-26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 | 第26-40页 |
2.1 多浮体耦合水动力频域势流理论 | 第26-35页 |
2.1.1 坐标系定义 | 第26-27页 |
2.1.2 绕射辐射问题 | 第27-29页 |
2.1.3 频域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1.4 一阶线性运动方程 | 第30-31页 |
2.1.5 二阶波浪力 | 第31-35页 |
2.2 频域三维线性水弹性理论 | 第35-40页 |
2.2.1 弹性结构动力学方程 | 第35-37页 |
2.2.2 波浪速度势的分解 | 第37-38页 |
2.2.3 波浪力求解 | 第38-40页 |
第3章 并靠两船的二阶波浪力特性研究 | 第40-57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计算方法和模型介绍 | 第41-46页 |
3.2.1 近场积分法可靠性验证 | 第41-44页 |
3.2.2 两船并靠模型介绍 | 第44页 |
3.2.3 网格测试 | 第44-46页 |
3.3 顺浪中二阶波浪力特性研究 | 第46-52页 |
3.3.1 顺浪中的平均二阶纵荡波浪力 | 第46-47页 |
3.3.2 顺浪中的平均二阶横荡波浪力 | 第47-52页 |
3.3.3 顺浪中的平均二阶艏摇波浪力矩 | 第52页 |
3.4 Newman 近似估计二阶慢漂力 | 第52-55页 |
3.4.1 单船 Newman 近似的适用性 | 第52-54页 |
3.4.2 两船系统 Newman 近似的适用性 | 第54-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横浪作用下并靠两船的近场干涉现象 | 第57-81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阻尼因子模型 | 第57-63页 |
4.2.1 阻尼因子模型的修正方法 | 第57-58页 |
4.2.2 阻尼因子模型对波面升高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3 阻尼因子模型对二阶波浪力的影响 | 第60-63页 |
4.3 横浪中二阶波浪力特性研究 | 第63-70页 |
4.3.1 横浪中单船受力特性 | 第63-65页 |
4.3.2 横浪中双船受力特性 | 第65-70页 |
4.4 自由模型中的近场干涉现象 | 第70-75页 |
4.4.1 发生近场干涉的条件 | 第70-72页 |
4.4.2 自由模型发生近场干涉的最小频率 | 第72-74页 |
4.4.3 自由模型发生近场干涉的间距差 | 第74-75页 |
4.5 固定模型的影响 | 第75-79页 |
4.5.1 固定模式下单船受力特性 | 第75-76页 |
4.5.2 固定模式下两船受力特性 | 第76-77页 |
4.5.3 固定模式下近场干涉现象 | 第77-7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带连接件的多浮体结构的水动力特性 | 第81-91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计算方法和模型介绍 | 第81-84页 |
5.3 弹簧刚度的影响 | 第84-87页 |
5.3.1 浮体运动响应 | 第84-86页 |
5.3.2 连接件受力 | 第86-87页 |
5.4 弹簧位置的影响 | 第87-89页 |
5.4.1 浮体运动响应 | 第87-88页 |
5.4.2 连接件受力 | 第88-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超大浮体的多段梁模型特性研究 | 第91-113页 |
6.1 引言 | 第91-92页 |
6.2 计算方法和模型介绍 | 第92-95页 |
6.2.1 多段梁模型简介 | 第92-93页 |
6.2.2 数值计算流程 | 第93页 |
6.2.3 多段梁模型可靠性验证 | 第93-94页 |
6.2.4 本文计算模型主要参数 | 第94-95页 |
6.3 结构干模态分析 | 第95-96页 |
6.4 浮体垂向位移 | 第96-110页 |
6.4.1 波长对垂向位移的影响 | 第96-100页 |
6.4.2 浪向对垂向位移的影响 | 第100-106页 |
6.4.3 连接件刚度对垂向位移的影响 | 第106-110页 |
6.5 浮体垂向弯矩 | 第110-11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13-11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121-122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获奖及专利情况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