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 第11-14页 |
1.2.2 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14页 |
1.2.3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1.2.4 隧道施工对洞口边坡稳定性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2 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破坏机理 | 第19-29页 |
2.1 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2.1.1 地形地貌影响 | 第19页 |
2.1.2 岩体性质及结构的影响 | 第19-20页 |
2.1.3 地应力的影响 | 第20页 |
2.1.4 爆破和震动的影响 | 第20-21页 |
2.1.5 水的影响 | 第21-22页 |
2.1.6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22页 |
2.2 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破坏机理研究 | 第22-27页 |
2.2.1 土质边仰坡破坏机理 | 第22-26页 |
2.2.2 岩质边坡破坏机理分析 | 第26-27页 |
2.3 边坡破坏模式 | 第27-28页 |
2.3.1 边坡破坏原理 | 第27页 |
2.3.2 边坡的破坏形式 | 第27-28页 |
2.3.3 隧道洞口边坡破坏形式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极限分析基本定理 | 第29-37页 |
3.1 极限分析的基本假设 | 第29-32页 |
3.1.1 理想弹塑性假设 | 第29-30页 |
3.1.2 小变形假设 | 第30页 |
3.1.3 Drucker公设 | 第30-32页 |
3.2 屈服准则与流动法则 | 第32-34页 |
3.2.1 屈服准则 | 第32-33页 |
3.2.2 流动法则 | 第33-34页 |
3.3 虚功原理 | 第34-35页 |
3.4 上下限定理 | 第35-36页 |
3.4.1 下限定理 | 第35-36页 |
3.4.2 上限定理 | 第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隧道洞口边仰坡的上限分析 | 第37-54页 |
4.1 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研究 | 第37-41页 |
4.1.1 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破坏机制 | 第37页 |
4.1.2 隧道洞口边仰坡的能耗计算 | 第37-40页 |
4.1.3 对比计算与分析 | 第40-41页 |
4.2 地震力荷载作用对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研究 | 第41-46页 |
4.2.1 拟静力法基本原理 | 第42页 |
4.2.2 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隧道洞口边仰坡的能耗计算 | 第42-44页 |
4.2.3 计算结果与参数分析 | 第44-46页 |
4.3 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研究 | 第46-53页 |
4.3.1 孔隙水压力问题 | 第47-48页 |
4.3.2 考虑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隧道洞口边仰坡的能耗计算 | 第48-51页 |
4.3.3 计算结果与参数分析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基于离散化方法的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分析 | 第54-66页 |
5.1 基于离散化方法的上限理论 | 第54-56页 |
5.2 隧道洞口边仰坡的上限分析 | 第56-65页 |
5.2.1 速度间断面的生成 | 第56-60页 |
5.2.2 能耗计算 | 第60-64页 |
5.2.3 临界高度的求解 | 第64-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工程应用分析 | 第66-74页 |
6.1 蒙华煤运通道九条岭隧道 | 第66-69页 |
6.1.1 工程概况 | 第66页 |
6.1.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66-67页 |
6.1.3 工程地质 | 第67页 |
6.1.5 隧道主要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 第67-68页 |
6.1.6 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分析 | 第68-69页 |
6.2 湘西大干溪I号隧道 | 第69-72页 |
6.2.1 工程概况 | 第69-71页 |
6.2.2 建议处理措施 | 第71-72页 |
6.2.3 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性分析 | 第7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结论 | 第74页 |
7.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3页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专利情况 | 第83页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课题研究 | 第83页 |
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