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1.1 桩基检测的目的和对象 | 第9-10页 |
1.1.1 桩基检测的目的 | 第9-10页 |
1.1.2 桩基检测的对象 | 第10页 |
1.2 桩基检测发展概述 | 第10-14页 |
1.2.1 桩基检测技术在国外的应用和发展 | 第10-11页 |
1.2.2 桩基动测国内的发展应用 | 第11-12页 |
1.2.3 成桩检测技术种类 | 第12-13页 |
1.2.4 桩基动测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探讨 | 第13-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动力测桩试验及理论原理 | 第15-35页 |
2.1 动力测桩试验法概述 | 第15-17页 |
2.2 高应变动力实验桩法桩土体系的基本假定 | 第17-18页 |
2.3 应力波在桩体中的传播规律 | 第18-22页 |
2.4 弹性波速 | 第22-23页 |
2.5 桩身阻抗与应力波的关系 | 第23-25页 |
2.6 土阻力对应力波的影响及土阻力模型 | 第25-28页 |
2.7 高应变动力实验测桩法实测曲线分析 | 第28-30页 |
2.8 CASE 法 | 第30-32页 |
2.9 桩基高应变检测现场测试技术简述 | 第32-35页 |
3 实测曲线拟合分析法 | 第35-41页 |
3.1 实测曲线拟合分析法概述 | 第35页 |
3.2 实测曲线拟合分析法的基本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3.3 桩体基本数学模型 | 第36页 |
3.4 土阻力基本模型 | 第36-39页 |
3.5 曲线拟合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39-41页 |
4 程序的拟合计算优化 | 第41-58页 |
4.1 遗传算法特点 | 第41-43页 |
4.2 基本特征和操作过程 | 第43-47页 |
4.2.1 基本特征 | 第43-46页 |
4.2.2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 第46-47页 |
4.3 遗传算法设计 | 第47-49页 |
4.3.1 遗传算法设计所要考虑原则 | 第47页 |
4.3.2 遗传算法改进思路 | 第47-49页 |
4.4 波形曲线的拟合过程 | 第49-52页 |
4.4.1 拟合流程 | 第49-50页 |
4.4.2 遗传算法设计 | 第50-52页 |
4.5 桩基计算模型 | 第52-58页 |
4.5.1 桩基计算模型设定 | 第52页 |
4.5.2 MATLAB 有限元模型 | 第52-53页 |
4.5.3 质点系运动方程 | 第53-58页 |
5 模型实际计算应用及对比 | 第58-71页 |
5.1 数据采集 | 第58-59页 |
5.2 实际测量数据及处理 | 第59-70页 |
5.3 监测结果及评价 | 第70-71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