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钢筋混凝土拱桥概述及主要施工方法 | 第9-12页 |
1.1.1 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概述及我国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1.2 钢筋混凝土拱桥主要施工方法 | 第10-12页 |
1.1.3 拱桥缆索吊装施工主要设备 | 第12页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龙门大桥的工程概况 | 第13-16页 |
2.1 概述 | 第13-16页 |
2.1.1 项目概况及设计要点 | 第13-14页 |
2.1.2 施工方案 | 第14页 |
2.1.3 主要材料 | 第14-15页 |
2.1.4 技术标准 | 第15-16页 |
第三章 主要缆索验算 | 第16-33页 |
3.1 主索的核算 | 第16-18页 |
3.1.1 空索状态主索长 | 第16页 |
3.1.2 重索状态下主索长以及安全系数计算 | 第16-17页 |
3.1.3 主索应力验算 | 第17-18页 |
3.2 工作索的核算 | 第18-19页 |
3.2.1 空索状态索长 | 第18页 |
3.2.2 重索状态索长及安全系数计算 | 第18-19页 |
3.3 起重索的核算 | 第19-20页 |
3.3.1 跑头拉力F计算及安全系数校核 | 第19-20页 |
3.3.2 每台起吊卷扬机容绳量及单根起吊绳长度计算 | 第20页 |
3.3.3 起吊索引起的塔架不平衡荷载计算 | 第20页 |
3.4 牵引索复核验算 | 第20-24页 |
3.4.1 最大牵引力验算 | 第20-22页 |
3.4.2 牵引索安全系数验算 | 第22页 |
3.4.3 每侧牵引索长度验算 | 第22页 |
3.4.4 牵引索作用在索塔上的外力计算 | 第22-24页 |
3.5 安装阶段拱箱受力和扣索受力验算 | 第24-33页 |
3.5.1. 材料及截面特性 | 第24-32页 |
3.5.2 扣索安全系数计算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锚碇及塔架基础复核 | 第33-41页 |
4.1 锚碇的复核 | 第33-34页 |
4.1.1 复兴岸锚桩计算 | 第33页 |
4.1.2 方正大道岸锚桩计算 | 第33-34页 |
4.1.3 锚桩上拔力稳定性核算 | 第34页 |
4.2 塔架基础验算 | 第34-37页 |
4.3 缆索吊装系统试吊观测 | 第37-41页 |
4.3.1 试吊程序及观测内容 | 第37页 |
4.3.2 塔架观测方案 | 第37-41页 |
第五章 主索观测 | 第41-64页 |
5.1 、主索各项观测 | 第41-43页 |
5.1.1 主索跨中垂度观测 | 第41页 |
5.1.2 主索索力量测 | 第41-43页 |
5.2 左幅缆索吊装系统70%挂重试吊观测 | 第43-50页 |
5.2.1 70%挂重塔顶位移观测 | 第43-44页 |
5.2.2 70%挂重塔架基础沉降观测 | 第44页 |
5.2.3 70%挂重关键杆件应力观测 | 第44-45页 |
5.2.4 70%挂重后锚位移观测 | 第45-47页 |
5.2.5 70%挂重主索垂度观测 | 第47页 |
5.2.6 70%挂重主索索力监测 | 第47-50页 |
5.3 左幅缆索吊装系统100%挂重试吊观测 | 第50-54页 |
5.3.1 100%挂重塔顶位移观测 | 第50页 |
5.3.2 100%挂重架基础沉降观测 | 第50-51页 |
5.3.3 100%挂重关键杆件应力观测 | 第51-52页 |
5.3.4 100%挂重后锚位移观测 | 第52页 |
5.3.5 100%挂重主索垂度观测 | 第52-53页 |
5.3.6 100%挂重主索索力监测 | 第53-54页 |
5.4 左幅缆索吊装系统120%挂重试吊观测 | 第54-59页 |
5.4.1 120%挂重塔顶位移观测 | 第54-55页 |
5.4.2 120%挂重塔架基础沉降观测 | 第55页 |
5.4.3 120%挂重关键杆件应力观测 | 第55-56页 |
5.4.4 120%挂重后锚位移观测 | 第56-57页 |
5.4.5 120%挂重主索垂度观测 | 第57页 |
5.4.6 120%挂重主索索力监测 | 第57-59页 |
5.5 右幅缆索吊装系统试吊观测 | 第59-64页 |
5.5.1 塔顶位移观测 | 第59页 |
5.5.2 塔架基础沉降观测 | 第59-60页 |
5.5.3 关键杆件应力观测 | 第60-61页 |
5.5.4 后锚位移观测 | 第61页 |
5.5.5 主索垂度观测 | 第61-62页 |
5.5.6 主索索力监测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