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1页
1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1-16页
    1.1 司法确认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内涵界定第11-12页
        1.1.1 司法确认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第11页
        1.1.2 司法确认制度的内涵界定第11-12页
    1.2 司法确认制度的特征:与公力救济的比较分析第12-13页
        1.2.1 合意本位与强制本位第12页
        1.2.2 程序便利与程序规范导向第12-13页
        1.2.3 情节重视与法条重视第13页
    1.3 司法确认制度的功能第13-16页
        1.3.1 补强效力功能第13-14页
        1.3.2 规范指导功能第14页
        1.3.3 分流纠纷功能第14-16页
2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第16-24页
    2.1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相关制度的具体实践第16-20页
        2.1.1 美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第16-17页
        2.1.2 日本的民事调解制度第17-19页
        2.1.3 我国台湾地区的乡镇市调解制度第19页
        2.1.4 我国香港地区的调解制度第19-20页
    2.2 我国司法确认制度与上述国家及地区相关制度的比较启示第20-24页
        2.2.1 我国的司法确认制度与域外及台湾地区的相关制度的对比第20-22页
        2.2.2 域外及台湾地区有益经验的借鉴第22-24页
3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现状第24-29页
    3.1 司法确认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4-26页
        3.1.1 司法确认散见于相关的司法解释中第24-25页
        3.1.2 司法确认概括地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第25页
        3.1.3 最高人民法院对司法确认的程序的专门性规定第25页
        3.1.4 司法确认制度正式入法第25-26页
    3.2 司法确认制度的实践现状第26-29页
        3.2.1 甘肃省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第26-27页
        3.2.2 辽宁地区法院司法确认的司法实践第27-29页
4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9-36页
    4.1 司法确认申请条件的苛刻第29-31页
        4.1.1 申请司法确认的主体规定单一第29页
        4.1.2 可申请确认的调解协议的范围过窄第29-31页
    4.2 对审查阶段的规定笼统第31-34页
        4.2.1 司法确认的审查主体规定不明确第31-33页
        4.2.2 司法确认的审查标准规定不清晰第33页
        4.2.3 司法确认的审查方式规定不具体第33-34页
        4.2.4 司法确认的审理方式未作明确规定第34页
    4.3 在救济方面存有瑕疵第34-36页
        4.3.1 当事人申请撤销和人民法院自行撤销的缺失第34页
        4.3.2 对案外人的救济规定不统一第34-36页
5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完善设想第36-40页
    5.1 完善司法确认的申请条件第36-37页
        5.1.1 允许当事人单方申请司法确认第36页
        5.1.2 放宽司法确认的申请范围第36-37页
    5.2 完善司法确认的审查规定第37-38页
        5.2.1 明确司法确认的审查主体第37页
        5.2.2 明确司法确认的审查标准、审查方式与审理方式第37-38页
    5.3 完善司法确认裁定的救济途径第38-40页
        5.3.1 允许当事人申请撤销和人民法院自行撤销第38-39页
        5.3.2 明确规定案外人的救济途径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电子证据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高校法律援助组织参与法律援助的制度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