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电子证据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10-11页
一、 电子证据的概述第11-15页
    (一) 电子证据的概念第11页
    (二) 电子证据的种类第11-13页
        1. 通信证据、计算机证据与网络证据第12页
        2. 电子设备生成证据、电子设备存储证据与电子设备混成证据第12页
        3. 原生电子证据与派生电子证据第12-13页
    (三) 电子证据的特点第13-14页
        1. 电子证据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第13页
        2. 电子证据的存储需要借助一定的电子媒介第13页
        3. 电子证据的解读是间接的第13页
        4. 电子证据可以无限的快速传递第13-14页
    (四) 电子证据与相似概念的区别第14-15页
        1. 电子证据和计算机证据第14页
        2. 电子证据与数字证据第14-15页
二、 外国电子证据立法的比较和启示第15-19页
    (一) 美国电子证据法律制度第15-17页
        1. 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第16-17页
        2. 电子证据安全性和电子证据真实性问题第17页
        3. 电子证据是否传闻的问题第17页
    (二) 英国电子证据法律制度第17-18页
    (三) 澳大利亚电子证据法律制度第18-19页
        1. 不适用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则第18页
        2. 证明电报讯息及其发送的规则第18-19页
        3. 电报讯息的证据开示规则第19页
三、 我国电子证据具体适用存在的问题第19-22页
    (一) 电子证据收集主体有限制第19-20页
        1. 电子证据收集对专业人员技术要求高第19-20页
        2. 电子证据收集过程中当事人的权利保障问题第20页
    (二) 电子证据收集的方法要求高第20页
    (三) 电子证据收集程序专业性高第20-21页
        1. 电子邮件的收集第20-21页
        2. 网络聊天的收集第21页
        3. 手机短信的收集第21页
    (四) 电子证据收集过程中的原件问题第21-22页
四、 我国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规则完善第22-29页
    (一) 完善电子证据的收集主体第22-24页
        1. 电子技术专家第22-23页
        2. 网络警察第23-24页
    (二) 完善电子证据的收集程序第24-25页
        1. 出示证件表明身份第24页
        2. 告知收集事由第24页
        3. 制作法律文书第24页
        4. 交由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第24-25页
    (三) 完善电子证据的收集规则第25-28页
        1. 一般对象的收集方法第25-26页
        2. 特殊对象的收集方法第26-28页
    (四) 完善电子证据原件规则第28-29页
结语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致谢第32-33页

论文共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研究
下一篇: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研究